第十九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
浪说曾分鲍叔金,谁人辨得伯牙琴!
于今交道奸如鬼,湖海空悬一片心。
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。管是管夷吾,鲍是鲍叔牙。他两个同为商贾,得利均分,时管夷吾多取其利,叔牙不以为贪,知其贫也。后来管夷吾被囚,叔牙脱之,荐为齐相。这样朋友,才是个真正相知。这相知有几样名色:恩德相结者,谓之知己;腹心相照者,谓之知心;声气相求者,谓之知音,总来叫做相知。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。
列位看官们,要听者,洗耳而听;不要听者,各随尊便。正是:“知音说与知音听,不是知音不与谈。” 话说春秋战国时,有一名公,姓俞,名瑞,字伯牙,楚国郢都人氏,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。那俞伯牙身虽楚人,官星却落于晋国,仕至上大夫之位。因奉晋主之命,来楚国修聘。俞伯牙讨这个差使,一来是个大才,不辱君命;二来就便省视乡里,一举两得。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,朝见了楚王,致了晋主之命。楚王设宴款待,十分相敬。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 ,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,会一会亲友。然虽如此,各事其主,君命在身,不敢迟留。公事已毕,拜辞楚王。楚王赠以黄金采缎,高车驷马。俞伯牙离楚一十二年,思想故国江山之胜,欲得恣情观览,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。乃假奏楚王道 :“臣不幸有犬马之疾,不胜车马驰骤。乞假臣舟揖,以便医药 。”楚王准奏,命水师拨大船二只,一正一副。正船单坐晋国来使,副船安顿仆从行李,都是兰桡画桨,锦帐高帆,甚是齐整。群臣直送至江头而别。
只因览胜探奇,不顾山遥水远。俞伯牙是风流才子,那江山之胜,正投其怀。张一片风帆,凌千层碧浪,看不尽遥山叠翠,远水澄清。不一日,行至汉阳江口。时当八月十五日,中秋之夜,偶然风狂浪涌,大雨如注。舟楫不能前进,泊于山崖之下。不多时,风恬浪静,雨止云开,现出一轮明月。那雨后之月,其光倍常。俞伯牙在船舱中,独坐无聊,命童子焚香炉内 :“待我抚琴一操,以遣情怀 。”童子焚香罢,捧琴囊置于案间。俞伯牙开囊取琴,调弦转轸,弹出一曲。曲犹未终,指下“刮刺”的一声响,琴弦断了一根。伯牙大惊,叫童子去问船头 :“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 ?”船头答道 :“偶因风雨,停泊于山脚之下,虽然有些草树 ,并无人家 。”俞伯牙惊讶,想道 :“是荒山了。若是城郭村庄,或是聪明好学之人,盗听吾琴,所以琴声忽变,有弦断之异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?哦,我知道了,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;不然,或是贼盗伺候更深,登舟劫我财物 。”叫左右 :“与我上崖搜检一番。不在柳阴深处,定在芦苇丛中。”
左右领命,唤齐众人,正欲搭跳上崖,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 :“舟中大人,不必见疑 。小子并非奸盗之流,乃樵夫也。因打柴归晚,值骤雨狂风,雨具不能遮蔽,潜身岩畔。闻君雅操,少住听琴 。”伯牙大笑道 :“山中打柴之人,也敢称‘听琴’二字 !此言未知真伪 ,我也不计较了。左右的,叫他去罢 。”那人不去 ,在崖上高声说道 :“大人出言谬矣 !岂不闻‘十室之邑 ,必有忠信 。”门内有君子 ,门外君子至。’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,这夜静更深,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。”
伯牙见他出言不俗,或者真是个听琴的,亦未可知。止住左右不要罗唣,走近舱门,回嗔作喜的问道:“崖上那位君子,既是听琴 ,站立多时 ,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 ?”那人道:“小人若不知,却也不来听琴了。方才大人所弹,乃孔仲尼叹颜回,谱入琴声。其词云 :‘可惜颜回命早亡,教人思想鬓如霜。只因陋巷箪瓢乐??’到这一句,就绝了琴弦,不曾抚出第四句来 ,小子也还记得 :‘留得贤名万古扬 。’”伯牙闻言大笑道 :“先生果非俗士 ,隔崖远,难以问答 。”命左右:“掌跳,看扶手,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。”
左右掌跳,此人上船,果然是个樵人:头戴箬笠,身披蓑衣,手持尖担,腰插板斧,脚踏芒鞋 。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,见是樵夫,下眼相看 :“咄!那樵夫下舱去 ,见我老爷叩头,问你甚么言语,小心答应。官尊着哩!”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,道 :“列位不须粗鲁,待我解衣相见 。”除了斗笠,头上是青布包巾,脱了蓑衣,身上是蓝布衫儿;搭膊拴腰,露出布裤下截。那时不慌不忙,将蓑衣、斗笠、尖担、板斧,俱安放舱门之外。脱下芒鞋,确去泥水,重复穿上,步入舱来。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。樵夫长揖而不跪,道 :“大人施礼了 。”俞伯牙是晋国大臣,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。下来还礼,恐失了官体,既请下船,又不好叱他回去。伯牙没奈何 ,微微举手道:“贤友免礼罢。”叫童子看座的。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。伯牙全无客礼,把嘴向樵夫一努,道 :“你且坐了 。”你我之称,怠慢可知。那樵夫亦不谦让,俨然坐下。
伯牙见他不告而坐,微有嗔怪之意,因此不问姓名,亦不呼手下看茶。默坐多时,怪而问之 :“适才崖上听琴的,就是你么 ?”樵夫答言:“不敢。”伯牙 :“我且问你,既来听琴,必知琴之出处。此琴何人所造?扶他有甚好处 ?”正问之时,船头来禀话 :“风色顺了,月明如昼,可以开船。”伯牙分付:“且慢些 !”樵夫道 :“承大人下问,小子若讲话絮烦,恐担误顺风和舟 。”伯牙笑道 :“惟恐你不知琴理 。若讲得有理,就不做官,亦非大事,何况行路之迟速乎 !”樵夫道 :“既如此,小子方敢僭谈。此琴乃伏羲氏所琢,见五星之精,飞坠梧桐,凤皇来仪。凤乃百鸟之王,非竹实不食,非梧桐不栖,非醴泉不饮。优羲氏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,夺造化之精气,堪为雅乐,令人伐之。其树高三丈三尺,按三十三天之数,截为三段,分天、地、人三才。取上一段叩之,其声太清,以其过轻而废之。取下一段叩之,其声太浊,以其过重而废之。取中一段叩之,其声清浊相济,轻重相兼。送长流水中,浸七十二日,按七十二候之数,取起阴干,选良时吉日,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。此乃瑶池之乐,故名瑶琴。长三尺六寸一分,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。前阔八寸,按八节;后阔四寸,按四时;厚二寸,按两仪。有金童头,玉女腰,仙人背,龙池,凤沼,玉轸,金徽。那徽有十二,按十二月。又有一中微,按闰月。先是五条弦在上,外按五行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 ;内按五音:宫、商、角、徽、羽。尧舜时操五弦琴,歌‘南风’诗,天下大治。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羑里,吊子伯邑考,添弦一根,清幽哀怨,谓之文弦。后武王伐纣,前歌后舞,添弦一根,激烈发扬,谓之武弦。先是宫、商、角、徽、羽五弦,后加二弦,称为文武七弦琴。此琴有六忌,七不弹,八绝。何为六忌?一忌大寒,二忌大暑,三忌大风,四忌大雨,五忌迅雷,六忌大雪。何为七不弹?闻丧者不弹,奏乐不弹,事冗不弹,不净身不弹,衣冠不整不弹,不焚香不弹,不遇知音者不弹。何为八绝?总之,清奇幽雅,悲壮悠长。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,啸虎闻而不吼,哀猿听而不啼。乃雅乐之好处也。”
伯牙见他对答如流,犹恐是记问之学,又想道 :“就是记问之学,也亏他了。我再试他一试 。”此时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称了,又问道 :“足下既知乐理,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,颜回自外入,闻琴中有幽沉之声,疑有贪杀之意,怪而问之,仲尼曰 :‘吾适鼓琴,见猫方捕鼠,欲其得之,又恐其失之。此贪杀之意,遂露于丝桐 。’始知圣门音乐之理,入于微妙。假如下官扶琴。心中有所思念,足下能闻而知之否 ?”樵夫道:“《毛诗》云 :‘他人有心 ,予忖度之 。’大人抚弄一过,小子任心猜度。若猜不着时 ,大人休得见罪 。”伯牙将弦重整,沉思半晌。其意在于高山,抚琴一弄。樵夫赞道 :“美哉洋洋乎,大人之意,在高山也 !”伯牙不答。又凝神一会,将琴再鼓,其意在于流水。樵夫又赞道:“美哉汤汤乎,志在流水!”只两句,道着了伯牙的心事。伯牙大惊,推琴而起,与子期施宾主之礼,连呼 :“失敬!失敬!石中有美玉之藏,若以衣貌取人,岂不误了天下贤士?先生高名雅姓 ?”樵夫欠身而答:“小子姓钟,名徽,贱字子期 。”伯牙拱手道 :“是钟子期先生。”子期转问 :“大人高姓?荣任何所 ?”伯牙道 :“下官俞瑞,仕于晋朝,因修聘上国而来 。”子期道 :“原来是伯牙大人 。”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,自己主席相陪 ,命童子点茶。茶罢,又命童子取酒共酌。伯牙道:“借此攀话,休嫌简亵。”子期称:“不敢。”
童子取过瑶琴,二人入席饮酒。伯牙开言又问 :“先生声口是楚人了,但不知尊居何处?”子期道 :“离此不远,地名马安山集贤村,便是荒居 。”伯牙点头道 :“好个集贤村 !”又问 :“道艺何为 ?”子期道 :“也就是打柴为生。”伯牙微笑道 :“子期先生,下官也不该僭言,似先生这等抱负,何不求取功名,立身于廊庙,垂名于竹帛;却乃赍志林泉,混迹樵牧,与草木同朽 ?窃为先生不取也 。”子期道 :“实不相瞒,舍间上有年迈二亲,下无手足相辅,采樵度日,以尽父母之余年。虽位为三公之尊,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 。”伯牙道 :“如此大孝,一发难得 。”二人杯酒酬酢了一会。子期宠辱无惊 ,伯牙愈加爱重 。又问子期 :“青春多少?”子期道:“虚度二十有七 。”伯牙道 :“下官年长一旬。子期若不见弃,结为兄弟相称 ,不负知音契友 。”子期笑道:“大人差矣!大人乃上国名公,钟徽乃穷乡贱子 ,怎敢仰扳,有辱俯就 。”伯牙道 :“相识满天下,知心能几人?下官碌碌风尘,得与高贤结契,实乃生平之万幸 。若以富贵贫贱为嫌,觑俞瑞为何等人乎 !”遂命童子重添炉火,再苜名香,就船舱中与子期顶礼八拜。伯牙年长为兄,子期为弟。今后兄弟相称,生死不负。拜罢,复命取暖酒再酌。子期让伯牙上坐,伯牙从其言。换了杯箸,子期下席,兄弟相称,彼此谈心叙话。正是:合意客来心不厌,知音人听话偏长。”
谈论正浓,不觉月谈星稀,东方发白。船上水手都起身收拾篷索,整备开船。子期起身告辞 ,伯牙捧一杯酒递与子期,把子期之手,叹道 :“贤弟 ,我与你相见何太迟 ,相别何太早 !”子期闻言,不觉泪珠滴于杯中。子期一饮而尽,斟酒回敬伯牙。二人各有眷恋不舍之意 。伯牙道 :“愚兄余情不尽,意欲曲延贤弟同行数日,未知可否?”子期道 :“小弟非不欲相从。怎奈二亲年老 ,’父母在 ,不远游 。”‘伯牙道 :“既是二位尊人在堂,回去告过二亲,到晋阳来看愚兄一看,这就是‘游必有方’了 。”子期道 :“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,许了贤兄,就当践约。万一禀命于二亲,二亲不允,使仁兄悬望于数千里之外,小弟之罪更大矣 。”伯牙道 :“贤弟真所谓至诚君子。也罢,明年还是我来看贤弟 。”子期道 :“仁兄明岁何时到此 ?小弟好伺候尊驾 。”伯牙屈指道 :“昨夜是中秋节,今日天明,是八月十六日了。贤弟,我来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访。若过了中旬,迟到季秋月分,就是爽信,不为君子 。”叫童子 :“分付记室,将钟贤弟所居地名及相会的日期,登写在日记簿上 。”子期道 :“既如此,小弟来年仲秋中五六日,准在江边侍立拱候,不敢有误。天色已明,小弟告辞了 。”伯牙道 :“贤弟且住 。”命童子取黄金二笏,不用封帖,双手捧定道 :“贤弟,些须薄礼,权为二位尊人甘旨之费 。斯文骨肉,勿得嫌轻。”子期不敢谦让,即时收下。再拜告别,含泪出舱,取尖担挑了蓑衣、斗笠,插板斧于腰间,掌跳搭扶手上崖。伯牙直送到船头,各各洒泪而别。
不题子期回家之事。再说俞伯牙点鼓开船,一路江山之胜,无心观览,心心念念,只想着知音之人。又行了几日,舍舟登岸。经过之地,知是晋国上大夫,不敢轻慢 ,安排车马相送。直至晋阳,回复了晋王,不在话下。
光阴迅速,过了秋冬,不觉春去夏来。伯牙心怀子期,无日忘之。想着中秋节近,奏过晋主,给假还乡。晋主依允。伯牙收拾行装,仍打大宽转,从水路而行。下船之后,分付水手,但是湾泊所在,就来通报地名。事有偶然 ,刚刚八月十五夜,水手禀复,此去马安山不远。伯牙依稀还认得去年泊船相会子期之处。分付水手,将船湾泊,水底抛锚,崖边钉橛。其夜晴明,船舱内一线月光,射进朱帘。
伯牙命童子将帘卷起,步出舱门,立于船头之上,仰观斗柄。水底天心,万顷茫然,照如白昼 。思想去岁与知己相逢,雨止月明。今夜重来,又值良夜。他约定江边相候,如何全无踪影,莫非爽信?又等了一会,想道 :“我理会得了。江边来往船只颇多,我今日所驾的,不是去年之船了。吾弟急切如何认得?去岁我原为抚琴惊动知音。今夜仍将瑶琴抚弄一曲,吾弟闻之,必来相见 。”命童子取琴桌安放船头,焚香设座。伯牙开囊,调弦转轸,才泛音律,商弦中有哀怨之声。伯牙停琴不操 :“呀!商弦哀声凄切,吾弟必遭忧在家。去岁曾言父母年高。若非父丧,必是母亡。他为人至孝,事有轻重,宁失信于我 ,不肯失礼于亲 ,所以不来也。来日天明,我亲上崖探望。”叫童子收拾琴桌,下舱就寝。
伯牙一夜不睡,真个巴明不明,盼晓不晓。看看月移帘影,日出山头。伯牙起来梳洗整衣,命童子携琴相随,又取黄金十镒带去 :“傥吾弟居丧,可为赙礼 。”踹跳登崖 ,行于樵径,约莫十数里,出一谷口,伯牙站住。童子禀道 :“老爷为何不行?”伯牙道 :“山分南北,路列东西。从山谷出来,两头都是大路,都去得。知道那一路往集贤村去?等个识路之人,问明了他,方才可行 。”伯牙就石上少憩,童儿退立于后。不多时,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,髯垂玉线,发挽银丝 ,箬冠野服,左手举藤杖,右手携竹篮,徐步而来。伯牙起身整衣,向前施礼。那老者不慌不忙,将右手竹篮轻轻放下,双手举藤杖还礼,道 :“先生有何见教 ?”伯牙道 :“请问两头路,那一条路,往集贤村去的?”老者道 :“那两头路,就是两个集贤村。左手是上集贤村,右手是下集贤村,通衢三十里官道。先生从谷出来,正当其半。东去十五里,西去也是十五里。不知先生要往那一个集贤村 ?”伯牙默默无言,暗想道:“吾弟是个聪明人,怎么说话这等糊涂。相会之日,你知道此间有两个集贤村,或上或下,就该说个明白了 。”伯牙却才沈吟 ,那老者道:“先生这等吟想,一定那说路的,不曾分上下,总说了个集贤村,教先生没处抓寻了 。”伯牙道 :“便是 。”老者道 :“两个集贤村中,有一二十家庄户,大抵都是隐遁避世之辈。老夫在这山里,多住了几年,正是‘士居三十载,无有不亲人’。这些庄户,不是舍亲,就是敝友。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,只说先生所访之友姓甚名谁 ,老夫就知他住处了 。”伯牙道:“学生要往钟家庄去。”
老者闻“钟家庄”三字,一双昏花眼内,扑簌籁掉下泪来,道 :“先生别家可去,若说钟家庄 ,不必去了 。”伯牙惊问:“却是为何 ?”老者道:“先生到钟家庄,要访何人?”伯牙道 :“要访子期 。”老者闻言,放声大哭道 :“子期钟徽,乃吾儿也。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 ,遇晋国上大人俞伯牙先生。讲论之间,意气相投。临行赠黄金二笏。吾儿买书攻读,老拙无才,不曾禁止。旦则采樵负重,暮则诵读辛勤 ,心力耗废,染成怯疾,数月之间,已亡故了 。”伯牙闻言,五内崩裂,泪如涌泉,大叫一声,傍山崖跌倒,昏绝于地 。钟公用手搀扶。回顾小童道 :“此位先生是谁?”小童低低附耳道 :“就是俞伯牙老爷 。”钟公道 :“元来是吾儿好友 。”扶起伯牙苏醒。伯牙坐于地下,口吐谈痰涎,双手捶胸,恸哭不已,道 :“贤弟呵,我昨夜泊舟,还说你爽信,岂知已为泉下之鬼,你有才无寿了 !”钟公拭泪相劝。伯牙哭罢起来,重与钟公施礼。不敢呼老丈,称为老伯,以见通家兄弟之意 。伯牙道 :“老伯,令郎还是停柩在家 ,还是出瘗郊外了 ?”钟公道 :“一言难尽!亡儿临终,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 。亡儿遗语嘱付道:‘修短由天,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之道,死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。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,欲践前言耳 。’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。适才先生来的小路之有,一丘新土,即吾儿钟徽之家。今日是百日之忌,老夫提一陌纸钱,往坟前烧化,何期与先生相遇 !”伯牙道 :“既如此,奉陪老伯,就坟前一拜 。”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篮。
钟公策杖引路,伯牙随后,小童跟定,复进谷口。果见一丘新土,在于路左。伯牙整衣下拜 :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,死后为神灵应。愚兄此一拜,诚永别矣 !”拜罢,放声又哭。惊动山前山后 ,山左山有黎民百姓,不问行的住的,远的近的,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,回绕坟前,争先观看。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,无以为情。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,放于祭石台上,盘膝坐于坟前,挥泪两行,抚琴一操。那些看者,闻琴韵铿锵,鼓掌大笑而散。伯牙问 :“老伯,下官抚琴,吊令郎贤弟,悲不能已,众人为何而笑 ?”钟公道 :“乡野之人,不知音律。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,故此长笑 。”伯牙道 :“原来如此。老伯可知所奏何曲 ?”钟公道 :“老夫幼年也颇习。如今年迈,五官半废,模糊不懂久矣 。”伯牙道 :“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,以吊令郎者,口诵于老伯听之 。”钟公道 :“老夫愿闻。”伯牙诵云:
忆昔去年春,江边曾会君。今日重来访,不见知音人。但见一抔土,惨然伤我心!伤心伤心复伤心,不忍泪珠纷。来欢去何苦,江畔起愁云。子期子期兮,你我千金义,历尽天涯无足语,此曲终兮不复弹,三尺瑶琴为君死!
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,割断琴弦,双手举琴,向祭石台上,用力一摔,摔得玉轸抛残,金徽零乱。钟公大惊,问道:“先生为何摔碎此琴?”伯牙道:
摔碎瑶琴凤尾寒,子期不在对谁弹?
春风满面皆朋友,欲觅知音难上难。
钟公道:“原来如此,可怜,可怜!”
伯牙道 :“老伯高居,端的在上集贤村,还是下集贤村?”
钟公道 :“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 。先生如今又问他怎的 ?”伯牙道 :“下官伤感在心 ,不敢随老伯登堂了。随身带得有黄金二镒,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,一半买亩祭田,为令郎春秋扫墓之费。待下官回本朝时,上表告归林下。那时却到上集贤村,迎接老伯与老伯母,同到寒家,以尽天年。吾即子期,子期即吾也。老伯勿以下官为外人相嫌 。”说罢,命小童取出黄金,亲手递与钟公,哭拜于地。钟公答拜,盘桓半晌而别。
这回书,题作《俞伯牙摔琴谢知音》。后人有诗赞云:
势利交怀势利心,斯文谁复念知音。
伯牙不作钟期逝,千古令人说破琴。
第二十卷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
富贵五更春梦,功名一片浮云。
眼前骨肉亦非真,恩爱翻成仇恨。
莫把金枷套颈,休将玉锁缠身。
清心寡欲脱凡尘,快乐风光本分。
这首《西江月》词,是个劝世之言。要人割断迷情,逍遥自在。且如父子天性、兄弟手足,这是一本连枝 ,割不断的。儒、释、道三教虽殊,总抹不得“孝”“悌”二字 。至于生子生孙,就是下一辈事,十分周全不得了。常言道得好:
儿孙自有儿孙福,莫与儿孙作马牛。
若论到夫妇,虽说是红线缠腰,赤绳系足,到底是剜肉粘肤,可离可合。常言又说得好:
夫妇本是同林鸟,巴到天明各自飞。
近世人情恶薄,父子兄弟到也平常,儿孙虽是疼痛,总比不得夫妇之情。他溺的是闺中之爱,听的是枕上之言。多少人被妇人迷惑,做出不孝不悌的事来。这断不是高明之辈。
如今说这庄生鼓盆的故事,不是唆人夫妻不睦,只要人辨出贤愚,参破真假,从第一着迷处,把这念头放淡下来。渐渐六根清净,道念滋生,自有受用。昔人看田夫插秧,咏诗四句,大有见解。诗曰:
手把青秧插野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。
六根清净方为稻,退步原来是向前。
话说周末时,有一高贤,姓庄,名周,字子休,宋国蒙邑人也。曾仕周为漆园吏。师事一个大圣人,是道教之祖,姓李,名耳 ,字伯阳。伯阳生而白发,人都呼为老子。庄生常昼寝,梦为蝴蝶,栩栩然于园林花草之间,其意甚适。醒来时,尚觉臂膊如两翅飞动,心甚异之。以后不时有此梦。庄生一日在老子座间讲《易》之暇,将此梦诉之于师。却是个大圣人,晓得三生来历,向庄生指出夙世因由。
那庄生原是混沌初分时一个白蝴蝶。天一生水 ,二生木,木荣花茂,那白蝴蝶采百花之精,夺日月之秀,得了气候,长生不死,翅如车轮。后游于瑶池,偷采蟠桃花蕊,被王母娘娘位下守花的青鸾啄死。其神不散,托生于世,做了庄周。因他根器不凡,道心坚固,师事老子,学清净无为之教。今日被老子点破了前生,如梦初醒。自觉两腋风生,有栩栩然蝴蝶之意。把世情荣枯得丧看做行云流水,一丝不挂。老子知他心下大悟,把《道德》五千字的秘诀倾囊而授。庄生嘿嘿诵习修炼,遂能分身隐形,出神变化。从此弃了漆园吏的前程,辞别老子,周游访道。
他虽宗清净之教,原不绝夫妇之伦 ,一连娶过三遍妻房。第一妻,得疾夭亡;第二妻,有过被出 ;如今说的是第三妻,姓田,乃田齐族中之女。庄生游于齐国,田宗重其人品,以女妻之。那田氏比先前二妻,更有姿色。肌肤若冰雪,绰约似神仙。庄生不是好色之徒,却也十分相敬,真个如鱼似水。楚威王闻庄生之贤,遣使持黄金百镒,文锦千端,安车驷马,聘为上相。庄生叹道 :“牺牛身被文绣,口食刍菽,见耕牛力作辛苦,自夸其荣。及其迎入太庙,刀俎在前,欲为耕牛而不可得也。”遂却之不受。挈妻归宋,隐于曹州之南华山。
一日,庄生出游山下 ,见荒冢累累,叹道 :“‘老少俱无辨,贤愚同所归 。’人归冢中,冢中岂能复为人乎?”嗟咨了一回。再行几步,忽见一新坟,封土未干。一个少妇人,浑身缟素,坐于此冢之傍,手运齐纨素扇,向冢连搧不已。庄生怪而问之:“娘子,冢中所葬何人?为何举扇搧土?必有其故。”那妇人并不起身,运扇如故。口中莺啼燕语,说出几句不通道理的话来。正是:
听时笑破千人口,说出加添一段羞。
那妇人道 :“冢中乃妾之拙夫,不幸身亡,埋骨于此。生时与妾相爱,死不能舍。遗言教妾如要改适他人,直待葬事毕后,坟土干了,方才可嫁。妾思新筑之土,如何得就干,因此扇搧之 。”庄生含笑,想道 :“这妇人好性急!亏他还说生前相爱。若不相爱的,还要怎么 ?”乃问道:“娘子,要这新土干燥极易。因娘子手腕娇软,举扇无力。不才愿替娘子代一臂之劳 。”那妇人方才起身,深深道个万福 :“多谢官人 !”双手将素白纨扇递与庄生。庄生行起道法,举手照冢顶连搧数扇,水气都尽,其土顿干 。妇人笑容可掬 ,谢道 :“有劳官人用力 。”将纤手向鬓傍拔下一股银钗,连那纨扇送庄生,权为相谢。庄生却其银钗,受其纨扇。妇人欣然而去。
庄子心下不平,回到家中,坐于草堂,看了纨扇,口中叹出四句:
不是冤家不聚头,冤家相聚几时休?
早知死后无情义,索把生前恩爱勾。
田氏在背后,闻得庄生嗟叹之语,上前相问。那庄生是个有道之士,夫妻之间亦称为先生。田氏道:“先生有何事感叹?此扇从何而得 ?”庄生将妇人搧冢,要土干改嫁之言述了一遍 。”此扇即搧土之物 。因我助力,以此相赠 。”田氏听罢,忽发忿然之色,向空中把那妇人“千不贤,万不贤”骂了一顿,对庄生道:“如此薄情之妇,世间少有!”庄生又道出四句:
生前个个说恩深,死后人人欲搧坟。
画龙画虎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。
田氏闻言大怒。自古道 :“怨废亲,怒废礼 。”那田氏怒中之言,不顾体面,向庄生面上一啐,说道 :“人类虽同,贤愚不等。你何得轻出此语,将天下妇道家看作一例?却不道歉人带累好人。你却也不怕罪过 ?”庄生道 :“莫要弹空说嘴。假如不幸,我庄周死后,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,难道捱得过三年五载 ?”田氏道 :“忠臣不事二君 ,烈女不更二夫。那见好人家妇女吃两家茶,睡两家床?若不幸轮到我身上,这样没廉耻的事,莫说三年五载,就是一世也成不得,梦儿里也还有三分的志气 !”庄生道 :“难说!难说!”田氏口出詈语道:“有志妇人胜如男子。似你这般没仁没义的,死了一个,又讨一个,出了一个,又纳一个,只道别人也是一般见识。我们妇道家一鞍一马,到是站得脚头定的,怎么肯把话与他人说,惹后世耻笑!你如今又不死,直恁枉杀了人 !”就庄生手中夺过纨扇 ,扯得粉碎。庄生道 :“不必发怒 ,只愿得如此争气甚好!”自此无话。
过了几日,庄生忽然得病,日加沉重。田氏在床头,哭哭啼啼。庄生道 :“我病势如此,永别只在早晚。可惜前日纨扇扯碎了,留得在此,好把与你搧坟 。”田氏道 :“先生休要多心!妾读书知礼,从一而终,誓无二志。先生若不见信,妾愿死于先生之前,以明心迹 。”庄生道 :“足见娘子高志,我庄某死亦瞑目 。”说罢,气就绝了。田氏抚尸大哭。少不得央及东邻西舍,制备衣衾棺椁殡殓。田氏穿了一身素缟,真个朝朝忧闷,夜夜悲啼。每想着庄生生前恩爱,如痴如醉,寝食俱废。山前山后庄户,也有晓得庄生是个逃名的隐士,来吊孝的,到底不比城市热闹。
到了第七日,忽有一少年秀士,生得面如傅粉,唇若涂朱,俊俏无双,风流第一。穿扮的紫衣玄冠,绣带朱履,带着一个老苍头,自称楚国王孙,向年曾与庄子休先生有约,欲拜在门下,今日特来相访。见庄生已死,口称 :“可惜 。”慌忙脱下色衣,叫苍头于行囊内取出素服穿了,向灵前四拜道 :“庄先生,弟子无缘,不得面会侍教。愿为先生执百日之丧,以尽私淑之情 。”说罢,又拜了四拜,洒泪而起,便请田氏相见。田氏初次推辞。王孙道 :“古礼,通家朋友,妻妾都不相避,何况小子与庄先生有师弟之约?”田氏只得步出孝堂,与楚王孙相见,叙了寒温。田氏一见楚王孙人才标致,就动了怜爱之心,只恨无由厮近。楚王孙道 :“先生虽死,弟子难忘思慕。欲借尊居,暂住百日。一来守先师之丧,二者先师留下有什么著述,小子告借一观 ,以领遗训 。”田氏道 :“通家之谊 ,久住何妨 。”当下治饭相款。饭罢,田氏将庄子所著《南华真经》及《老子道德》五千言,和盘托出,献与王孙。王孙殷勤感谢。草堂中间占了灵位,楚王孙在左边厢安顿。田氏每日假以哭灵为由,就左边厢与王孙攀话。日渐情熟,眉来眼去,情不能已。楚王孙只有五分,那田氏到有十分。所喜者深山隐僻,就做差了些事,没人传说。所恨者亲妾未久,况且女求于男,难以启齿。
又捱了几日,约莫有半月了。那婆娘心猿意马,按捺不住,悄地唤老苍头进房,赏以美酒,将好言抚慰。从容问 :“你家主人曾婚配否 ?”老苍头道 :“未曾婚配 。”婆娘又问道:“你家主人要拣什么样的人物才肯婚配 ?”老苍头带醉道:“我家王孙曾有言,若得像娘子一般丰韵的,他就心满意足。”婆娘道 :“果有此话?莫非你说谎 ?”老苍头道 :“老汉一把年纪,怎么说谎 ?”婆娘道 :“我央你老人家为媒说合,若不弃嫌 ,奴家情愿服事你主人 。”老苍头道 :“我家主人也曾与老汉说来,道一段好姻缘,只碍师弟二字,恐惹人议论 。”婆娘道 :“你主人与先夫原是生前空约,没有北面听教的事,算不得师弟。又且山僻荒居,邻舍罕有,谁人议论?你老人家是必委曲成就,教你吃杯喜酒 。”老苍头应允。临去时,婆娘又唤转来嘱付道 :“若是说得允时,不论早晚,便来房中回复奴家一声。奴家在此专等 。”老苍头去后,婆娘悬悬而望。孝堂边张了数十遍,恨不能一条细绳,缚了那俏后生俊脚,扯将入来,搂做一处。将及黄昏,那婆娘等得个不耐烦,黑暗里走入孝堂,听左边厢声息。忽然灵座上作响,婆娘吓了一跳,只道亡灵出现。急急走转内室,取灯火来照,愿来是老苍头吃醉了,直挺挺的卧于灵座桌上。婆娘又不敢嗔责他 ,又不敢声唤他,只得回房。捱更捱点,又过了一夜。
次日,见老苍头行来步去,并不来回复那话儿。婆娘心下发痒,再唤他进房,问其前事。老苍头道 :“不成!不成 !”婆娘道 :“为何不成?莫非不曾将昨夜这些话剖豁明白?”老苍头道 :“老汉都说了,我家王孙也说得有理。他道 :“娘子容貌,自不必言。未拜师徒,亦可不论。但有三件事未妥,不好回复得娘子 。’”婆娘道 :“那三件事 ?”老苍头道 :“我家王孙道 :‘堂中见摆着个凶器,我却与娘子行吉礼,心中何忍,且不雅相;二来庄先生与娘子是恩爱夫妻,况且他是个有道德的名贤,我的才学万分不及,恐被娘子轻薄;三来我家行李尚在后边未到,空手来此,聘礼筵席之费,一无所措。为此三件,所以不成 。’”婆娘道 :“这三件都不必虑 。凶器不是生根的,屋后还有一间破空房,唤几个庄客抬他出去就是,这是一件了。第二件:我先夫那里就是个有道德的名贤?当初不能正家,致有出妻之事,人称其薄德。楚威王慕其虚名,以厚礼聘为相。他自知才力不胜,逃走在此。前月独行山下,遇一寡妇,将扇搧坟 ,待坟土干燥,方才嫁人。拙夫就与他调戏,夺他纨扇,替他搧土,将那把纨扇带回,是我扯碎了。临死时几日还为他淘了一场气,又什么恩爱!你家主人青年好学,进不可量。况他乃是王孙之贵,奴家亦是田宗之女 ,门地相当。今日到此,姻缘天合。第三件,聘礼筵席之费,奴家做主,谁人要得聘礼?筵席也是小事。奴家更积得私房白金二十两,赠与你主人,做一套新衣服。你再去道达,若成就时,今夜是合婚吉日,便要成亲 。”老苍头收了二十两银子 ,回复楚王孙。楚王孙只得顺从。老苍头回复了婆娘。
那婆娘当时欢天喜地,把孝服除下,重匀粉面,再点朱唇,穿了一套新鲜衣。叫苍头顾唤近山庄客,扛抬庄生尸柩,停于后面破屋之内。打扫草堂,准备做合婚筵席。有诗为证:
俊俏孤孀别样娇,王孙有意更相挑。
一鞍一马谁人语?今夜思将快婿招。
是夜,那婆娘收拾香房,草堂内摆得灯烛辉煌。楚王孙簪缨袍服,田氏锦袄绣裙,双双立于花烛之下。一对男女,如玉琢金装,美不可说。交拜已毕,千恩万爱的 ,携手入于洞房,吃了合卺杯。正欲上床解衣就寝。忽然,楚王孙眉头双皱,寸步难移,登时倒于地下,双手磨胸,只叫心疼难忍。田氏心爱王孙,顾不得新婚廉耻,近前抱住,替他抚摩,问其所以。王孙痛极不语,口吐涎沫,奄奄欲绝。老苍头慌做一堆。田氏道 :“王孙平日曾有此症否?”老苍头代言 :“此症平日常有。或一二年发一次 ,无药可治。只有一物,用之立效 。”田氏急问:“所用何物?”老苍头道:“太医传一奇方,必得生人脑髓热酒吞之,其痛立止。平日此病举发,老殿下奏过楚王,拨一名死囚来,缚而杀之,取其脑髓 。今山中如何可得?其命合休矣 !”田氏道 :“生人脑髓,必不可致。第不知死人的可用得么 ?”老苍头 :“太医说,凡死未满四十九日者,其脑尚未干枯,亦可取用。”田氏道 :“吾夫死方二十余日,何不斫棺而取之 ?”老苍头道 :“只怕娘子不肯 。”田氏道 :“我与王孙成其夫妇 ,妇人以身事夫,自身尚且不惜,何有于将朽之骨乎?”
即命老苍头伏侍王孙,自己寻了砍柴板斧,右手提斧,左手携灯,往后边破屋中。将灯檠放于棺盖之上,觑定棺头,双手举斧,用力劈去。妇人家气力单微,如何劈得棺开?有个缘故,那庄周是达生之人,不肯厚敛。桐棺三寸,一斧就劈去了一块木头。再一斧去,棺盖便裂开了,只见庄生从棺内叹口气,推开棺盖,挺身坐起。田氏虽然心狠,终是女流。吓得腿软筋麻,心头乱跳,斧头不觉坠地,庄生叫 :“娘子扶起我来 。”那婆娘不得已,只得扶庄生出棺。庄生携灯,婆娘随后同进房来。婆娘心知房中有楚王孙主仆二人,捏两把汗,行一步,反退两步。比及到房中看时,铺设依然灿烂,那主仆二人,阒然不见。婆娘心下虽然暗暗惊疑,却也放下了胆,巧言抵饰,向庄生道 :“奴家自你死后,日夕思念 。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,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,望你复活,所以用斧开棺,谢天谢地,果然得生 ,实乃奴家之万幸也 !”庄生道 :“多谢娘子厚意。只是一件,娘子守孝未久,为何锦袄绣裙 ?”婆娘又解释道:“开棺见喜,不敢将凶服冲动,权用锦绣,以取吉兆 。”庄生道:“罢了!还有一节,棺木何不放在正寝。却撇在破屋之内,难道也是吉兆?”婆娘无言可答。庄生又见杯盘罗列,也不问其故,教暖酒来饮。
庄生放开大量,满饮数觥。那婆娘不达时务,指望煨热老公,重做夫妻,紧捱着酒壶,撒娇撒痴,甜言美语,要哄庄生上床同寝。庄生饮得酒大醉,索纸笔写出四句:
从前了却冤家债,你爱之时我不爱。
若重与你做夫妻,怕你巨斧劈棺材。
那婆娘看了这四句诗,羞惭满面,顿口无言。庄生又写出四句:
夫妻百夜有何恩?见了新人忘旧人。
甫得盖棺遭斧劈,如何等待搧干坟!
庄生又道 :“我则教你看两个人。”庄生用手将外面一指,婆娘回头而看,只见楚王孙和老苍头踱将进来,婆娘吃了一惊。转身不见了庄生;再回头时,连楚王孙主仆都不见了。那里有什么楚王孙、老苍头 !此皆庄生分身隐形之法也。那婆娘精神恍惚,自觉无颜。解腰间绣带,悬梁自缢。呜呼哀哉!这到是真死了。庄生见田氏已死,解将下来,就将劈破棺木盛放了他,把瓦盆为乐器,鼓之成韵,倚棺而作歌。歌曰:
大块无心兮,生我与伊。我非伊夫兮,伊非我妻。偶然邂逅兮,一室同居。大限既终兮,有合有离。人之无良兮,生死情移。真情既见兮,不死何为!伊生兮拣择去取,伊死兮还返空虚。伊吊我兮,赠我以斧;我吊伊兮,慰伊以歌词。斧声起兮我复活,歌声发兮伊可知!噫嘻,敲碎瓦盆不再鼓,伊是何人我是谁?
庄生歌罢,又吟诗四句:
你死我必埋,我死你必嫁。我若真个死,一场大笑话。
庄生大笑一声,将瓦盆打碎。取火从草堂放起,屋宇俱焚。连棺木化为灰烬 。只有《道德经》、《南华经》不毁 。山中有人检取,传流至今。
庄生遨游四方,终身不娶。或云遇老子于函谷关,相随而去,已得大仙矣。诗云:
杀妻吴起太无知,荀令伤神亦可嗤。
请看庄生鼓盆事,逍遥无碍是吾师。
第二十一卷 老门生三世报恩
买只牛儿学种田,结间茅屋向林泉,
也知老去无多日,且向山中过几年。
为利为官终幻客,能诗能酒总神仙。
世间万物俱增价,老去文章不值钱。
这八句诗乃是达者之言 ,末句说 :“老去文章不值钱 ”,这一句 ,还有个评论。大抵功名迟速,莫逃乎命,也有早成,也有晚达。早成者未必有成,晚达者未必不达;不可以年少而自恃,不可以年老而自弃。这老少二字,也在年数上,论不得的。假如甘罗十二岁为丞相,十三岁上就死了,这十二岁之年,就是他发白齿落、背曲腰弯的时候了,后头日子已短,叫不得少年;又如姜太公八十岁还在渭水钓鱼,遇了周文王以后,车载之,拜为师尚父,文王崩,武王立,他又秉钺为军师,佐武王伐纣,定了周家八百年基业,封于齐国。又教其子丁公治齐,自己留相周朝,直活到一百二十岁方死。你说八十岁一个老渔翁,谁知日后还有许多事业,日子正长哩!这等看将起来,那八十岁上还是他初束发、刚顶冠、做新郎 、应童子试的时候,叫不得老年。世人只知眼前贵贱,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!见个少年富贵的奉承不暇,多了几年年纪磋跎不遇,就怠慢他,这今古是短见薄识之辈。譬如农家,也有早谷,也有晚稻,正不知那一种收成得好?不见古人云:
东园桃李花,早发还先萎。
迟迟涧畔松,郁郁含晚翠。
闲话休提。却说国朝正统年间,广西桂林府兴安县有一秀才,覆姓鲜于,名同,字大通。八岁时曾举神童,十一岁游庠,超增补禀。论他的才学,便是董仲舒、司马相如也不看在眼里,真个是胸藏万卷,笔扫千军。论他的志气,便像冯京、商辂连中三元,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。真个是:足蹑风云,气冲牛斗。何期才高而数奇,志大而命薄。年年科举,岁岁观场,不能得朱衣点额,黄榜标名。到三十岁上,循资该出贡了。他是个有才有志的人,贡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。思量穷秀才家,全亏学中年规这几两廪银,做个读书本钱。若出了学门,少了这项来路,又去坐监,反费盘缠。况且本省比监里又好中,算计不通。偶然在朋友前露了此意,那下首该贡的秀才,就来打话要他让贡,情愿将几十金酬谢。鲜于同又得了这个利息,自以为得计。第一遍是个情,第二遍是个例。人人要贡,个个争先。
鲜于同自三十岁上让贡起,一连让了八遍 。到四十六岁,兀目沉埋于泮水之中,驰逐于青衿之队。也有人笑他的,也有人怜他的,又有人劝他的。那笑他的他也不睬,怜他的他也不受,只有那劝他的,他就勃然发怒起来 ,道 :“你劝我就贡,止无过道俺年长,不能个科第了!却不知龙头属于老成,梁皓八十二岁中了状元,也替天下有骨气、肯读书的男子争气。俺若情愿小就时,三十岁上就了,肯用力钻刺,少不得做个府佐县正,味着心田做去,尽可荣身肥家。只是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,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,谁说他胸中才学?若是三家村一个小孩子,粗粗里记得几篇烂旧时文,遇了个盲试官,乱卷乱点,睡梦里偷得个进士到手,一般有人拜门生,称老师,谭天说地,谁敢出个题目将带纱帽的再考他一考么?不止于此,做官里头还有多少不平处,进士官就是个铜打铁铸的,撒漫做去,没人敢说他不字;科贡官兢兢业业,捧了卵子过桥,上司还要寻趁他。比及按院复命,参论的但是进士官 ,凭你叙得极贪极酷,公道看来,拿问也还透头,说到结本 ,生怕断绝了贪酷种子,道 :‘此一臣者,官箴虽玷,但或念初任,或念年青,尚可望其自新,策其未路,姑照浮躁或不及例降调。’不勾几年工夫,依旧做起。倘扌弃 得些银子央要道挽回,不过对调个地方,全然没事。科贡的官一分不是,就当做十分。悔气遇着别人有势有力,没处下手,随你清廉贤宰,少不得借重他替进士顶缸。有这许多不平处,所以不中进士,再做不得官。俺宁可老儒终身,死去到阎王面前高声叫屈,还博个来世出头,岂可屈身小就,终日受人懊恼,吃顺气丸度日!”遂吟诗一首,诗曰:
从来资格困朝绅,只重科名不重人。
楚士凤歌诚恐殆,叶公龙好岂求真?
若还黄榜终无分,宁可青衿老此身。
铁砚磨穿豪杰事,春秋晚遇说平津。
汉时有个平津侯,覆姓公孙,名弘 ,五十岁读《春秋》,六十岁对策第一,做到丞相封侯。鲜于同后来六十一岁登第,人以为诗谶。此是后话。
却说鲜于同自吟了这八句诗,其志愈锐 。怎奈时运不利,看看五十齐头,苏秦还是旧苏秦,不能勾改换头面。再过几年,连小考都不利了。每到科举年分 ,第一个拦场告考的就是他,讨了多少人的厌贱。到天顺六年,鲜于同五十七岁,鬓发都苍然了,兀自挤在后生家队里,谈文讲艺,娓娓不倦。那些后生见了他,或以为怪物,望而避之;或以为笑具,就而戏之。这都不在话下。
却说兴安县知县,姓蒯,名遇时,表字顺之,浙江台州府仙居县人氏。少年科甲,声价甚高。喜的是谈文讲艺,商古论今。只是有件毛病,爱少贱老,不肯一视同仁。见了后生英俊,加意奖借;若是年长老成的,视为朽物,口呼”先辈 ”,甚有戏侮之意。其年乡试届期,宗师行文,命县里录科。蒯知县将合县生员考试,弥封阅卷,自恃眼力,从公品第,黑暗里拔了一个第一,心中十分得意,向众秀才面前夸奖道 :“本县拔得个首卷,其文大有吴越中气脉,必然连捷。通县秀才,皆莫能及 。”众人拱手听命,却似汉皇筑坛拜将,正不知拜那一个有名的豪杰。比及拆号唱名,只见一人应声而去,从人丛中挤将上来,你道这人如何?
矮又矮,胖又胖,须鬓黑白各一半。破儒巾,欠时样,蓝衫补孔重重绽。你也瞧,我也看,若还冠带像胡判。不枉夸,不枉赞,“先”今朝说嘴惯 。休羡他,莫自叹,少不得大家做老汉。不须营,不须干,序齿轮流做领案。
那案首不是别人,正是那五十七岁的怪物、笑具,名叫鲜于同。合堂秀才哄然大笑 ,都道 :“鲜于’先辈’ ,又起用了。”连蒯公也自羞得满面通红,顿口无言。一时间看错文字,今日众人属目之地,如何番悔?忍着一肚子气,胡乱将试卷拆完。喜得除了第一名,此下一个个都是少年英俊,还有些嗔中带喜 。是日,蒯公发放诸生事毕,回衙闷闷不悦,不在话下。
却说鲜于同少年时本是个名士,因淹滞了数年,虽然志不曾灰,却也是:
泽畔屈原吟独苦,洛阳季子面多惭。
今日出其不意,考个案首,也自觉有些兴头。到学道考试,未必爱他文字,亏了县家案首,就搭上一名科举,喜孜孜去赴省试。众朋友都在下处看经书,温后场。只有鲜于同平昔饱学,终日在街坊上游玩。旁人看见,都猜道 :“这位老相公,不知是送儿子孙儿进场的,事外之人,好不悠闲自在 。”若晓得他是科举的秀才,少不得要笑他几声。
日居月诸,忽然八月初七日,街坊上大吹大擂,迎试官进贡院。鲜于同观看之际,见兴安县蒯公,正征聘做《礼记》房考官。鲜于同自想,我与蒯公同经,他考过我案首,必然爱我的文字,今番遇合,十有八九。谁知蒯公心里不然,他又是一见识 ,道 :“我取个少年门生,他后路悠远,官也多做几年,房师也靠得着他。那些老师宿儒,取之无益 。”又道 :“我科考时不合错了眼 ,错取了鲜于‘先辈 ’,在众人前老人没趣。今番再取中了他,却不又是一场笑话。我今阅卷,但是三场做得齐整的,多应是夙学之士,年纪长了,不要取他。只拣嫩嫩的口气,乱乱的文法,歪歪的四六,怯怯的策论,愦愦的判语,那定是少年初学。虽然学问未充,养他一两科,年还不长,且脱了鲜于同这件干纪 。”算计已定,如法阅卷,取了几个不整不齐,略略有些笔资的,大圈大点 ,呈上主司 。主司都批了“中”字。
到八月二十八日 ,主司同各经房在至公堂上拆号填榜。《礼记》房首卷是桂林府兴安县学生,覆姓鲜于,名同,习《礼记》,又是那五十七的怪物、笑具侥幸了 。蒯公好生惊异。主司见蒯公有不乐之色,问其缘故。蒯公道 :“那鲜于同年纪已老,恐置之魁列,无以压服后生,情愿把一卷换他 。”主司指堂上匾额道 :“此堂既名为‘至公堂 ’,岂可以老少而私爱憎乎?自古龙头属于老成,也好把天下读书人的志气鼓舞一番。”遂不肯更换,判定了第五名正魁,蒯公无可奈何。正是:
饶君用尽千般力,命里安排动不得。
本心拣取少年郎,依旧取将老怪物。
蒯公立心不要中鲜于”先辈 ”,故此只拣不整齐的文字才中。那鲜于同是宿学之士,文字必然整齐,如何反投其机?原来鲜于同为八月初七日看蒯公入帘,自谓遇合十有八九。回归寓中多吃了几杯生酒,坏了脾胃,破腹起来。勉强进场,一头想文字,一头泄泻,泻得一丝两气,草草完篇。二场三场,仍复如此。十分才学,不曾用得一分出来,自谓万无中式之理。谁知蒯公到不要整齐文字,以此竟占了个高魁。也是命里否极泰来,颠之倒之,自然凑巧 。那兴安县刚刚只中他一个举人。当日鹿鸣宴罢,众同年序齿,他就居了第一。各房考官见了门生,俱各欢喜,惟蒯公闷闷不悦。鲜于同感蒯公两番知遇之恩,愈加殷勤,蒯公愈加懒散。上京会试,只照常规,全无作兴加厚之意。明年鲜于同五十八岁,会试,又下第了 。相见蒯公,蒯公更无别语,只劝他选了官罢 。鲜于同做了四十馀年秀才,不肯做贡生官,今日才中得一年乡试,怎肯就举人职,回家读书,愈觉有兴。每闻里中秀才会文,他就袖了纸墨笔砚,捱入会中同做。凭众人耍他、笑他、嗔他、厌他,总不在意。做完了文字,将众人所作看了一遍,欣然而归,以此为常。
光阴荏苒,不觉转眼三年,又当会试之期。鲜于同时年六十有一,年齿虽增,矍铄如旧。在北京第二遍会试,在寓所得其一梦。梦见中了正魁,会试录上有名,下面却填做《诗经》,不是《礼记》。鲜于同本是个宿学之士 ,那一经不通?他功名心急,梦中之言,不由不信,就改了《诗经》应试。事有凑巧,物有偶然。蒯知县为官清正,行取到京,钦授礼科给事中之职。
其年又进会试经房。蒯公不知鲜于同改经之事,心中想道:“我两遍错了主意,取了那鲜于’先辈’做了首卷,今番会试,他年纪一发长了。若《礼记》房里又中了他,这才是终身之玷。我如今不要看《礼记》,改看了《诗经》卷子,那鲜于‘先辈’中与不中,都不干我事 。”比及入帘阅卷,遂请看《诗》五房卷。蒯公又想道 :“天下举子象鲜于’先辈’的,谅也非止一人,我不中鲜于同,又中了别的老儿,可不是‘躲了雷公,遇了霹雳’。我晓得了,但凡老师宿儒,经旨必然十分透彻。后生家专工四书,经义必然不精。如今到不要取四经整齐,但是有笔资的,不妨题旨影响,这定是少年之辈了 。”阅卷进呈。等到揭晓,《诗》五房头卷,列在第十名正魁。拆号看时,却是桂林府兴安县学生,覆姓鲜于,名同,习《诗经》,刚刚又是那六十一岁的怪物 、笑具!气得蒯遇时目睁口呆,如槁木死灰模样。
早知富贵生成定,悔却从前枉用心。
蒯公又想道 :“论起世上同名姓的尽多,只是桂林府兴安县却没有两个鲜于同 ,但他向来是《礼记》,不知何故又改了《诗经》,好生奇怪 ?”候其来谒,叩其改经之故。鲜于同将梦中所见说了一遍 。蒯公叹息连声道 :“真命进士 ,真命进士!”自此蒯公与鲜于同师生之谊,比前反觉厚了一分 。殿试过了,鲜于同考在二甲头上,得选刑部主事。人道他晚年一第,又居冷局,替他气闷,他欣然自如。
却说蒯遇时在礼科衙门直言敢谏,因奏疏里面触突了大学士刘吉,被吉寻他罪过,下于诏狱。那时刑部官员,一个个奉承刘吉,欲将蒯公置之死地。却好天与其便,鲜于同在本部一力周旋看觑,所以蒯公不致吃亏。又替他纠合同年,在各衙门恳求方便,蒯公选得从轻降处。蒯公自想道 :“着意种花花不活,无心栽柳柳成阴 。若不中得这个老门生 ,今日性命也难保 。”乃往鲜于“先辈”寓所拜谢。鲜于同道 :“门生受恩师三番知遇,今日小小效劳,止可少答科举而已。天高地厚,未酬万一。”当日,师生二人欢饮而别。彼此不论蒯公在家在任,每年必遣人问候,或一次或两次,虽俸金微薄,表情而已。
光阴荏苒 ,鲜于同只在部中迁转,不觉六年,应升知府。京中重他才品,敬他老成,吏部立心要寻个好缺推他,鲜于同全不在意。偶然仙居县有信至,蒯公的公子蒯敬共,与豪户查家争坟地疆界,嚷骂了一场。查家走失了个小厮,赖蒯公子打死,将人命事告官。蒯敬共无力对理,一径逃往云南父亲任所去了。官府疑蒯公子逃匿,人命真情,差人雪片下来提人,家属也监了几个,阖门惊惧。鲜于同查得台州正缺知府,乃央人讨这地方 。吏部知台州原非美缺,既然自己情愿,有何不从?即将鲜于同推升台州知府。
鲜于同到任三日,豪家已知新太守是蒯公门生,特讨此缺而来,替他解纷,必有偏向之情。先在衙门谣言放刁,鲜于同只推不闻。蒯家家属诉冤,鲜于同亦佯为不理。密差的当捕人访缉查家小厮,务在必获。约过两月有馀,那小厮在杭州拿到。鲜于太守当堂审明,的系自逃,与蒯家无干。当将小厮责取查家领状。蒯氏家属,即行释放。期会一日,亲往坟所踏看疆界。查家见小厮已出,自知所讼理虚,恐结讼之日必然吃亏。一面央大分上到太守处说方便,一面又央人到蒯家,情愿把坟界相让讲和。蒯家事已得白,也不愿结冤家 。鲜于太守准了和息,将查家薄加罚治,申详上司,两家莫不心服。正是:
只愁堂上无明镜,不怕民间有鬼奸。
鲜于太守乃写书信一通,差人往云南府回覆房师蒯公。蒯公大喜,想道 :“树荆棘得刺,树桃李得荫,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,今日身家也难保 。”遂写恳切谢启一通,遣儿子蒯敬共赍回,到府拜谢。鲜于同道 :“下官暮年淹蹇 ,为世所弃。受尊公老师三番知遇,得掇科目 ,常恐身先沟壑,大德不报。今日恩兄被诬,理当暴白。下官因风吹火,小效区区,止可少酬老师乡试提拔之德 ,尚欠情多多也 !”因为蒯公子经纪家事,劝他闭户读书,自此无话。
鲜于同在台州做了三年知府,声名大振,升在徽宁道做兵宪,累升河南廉使,勤于官职。年至八旬,精力比少年兀自有馀,推升了浙江巡抚,鲜于同想道 :“我六十一岁登第,且喜儒途淹蹇,仕途到顺溜,并不曾有风波。今官至抚台,恩荣极矣。一向清勤自矢,不负朝廷。今日急流勇退,理之当然。但受蒯公三番知遇之恩,报之未尽,此任正在房师地方,或可少效涓埃 。”乃择日起程赴任。一路迎送荣耀,自不必说。不一日到了浙江省城。此时,蒯公也历任做到大参地位,因病目不能理事,致政在家。闻得鲜于”先辈”又做本省开府,乃领了十二岁孙儿,亲到杭州谒见。蒯公虽是房师,到小于鲜于公二十馀岁。今日蒯公致政在家,又有了目疾,龙钟可怜。鲜于公年已八旬,健如壮年,位至开府。可见发达不在于迟早,蒯公叹息了许多。正是:
松柏何须羡桃李,请君点检岁寒枝。
且说鲜于同到任以后,正拟遣人问候蒯公,闻说蒯参政到门,喜不自胜,倒屣而迎。直请到私宅,以师生礼相见。蒯公唤十二岁孙儿 :“见了老公祖 。”鲜于公问 :“此位是老师何人?”蒯公道 :“老夫受公祖活命之恩,犬子昔日难中,又蒙昭雪,此恩直如覆载。今天幸福星又照吾省。老夫衰病,不久于世,犬子读书无成,只有此孙,名曰蒯悟,资性颇敏。特携来相托,求老公祖青目一二 。”鲜于公道 :“门生年齿,已非仕途人物,正为师恩酬报未尽,所以强颜而来。今日承老师以令孙相托,此乃门生报德之会也。鄙思欲留令孙在敞衙同小孙辈课业,未审老师放心否?”蒯公道 :“若蒙老公祖教训,老夫死亦瞑目 。”遂留两个书童服事蒯悟,在都抚衙内读书,蒯公自别去了。那蒯悟资性过人,文章日进。就是年之秋,学道按临,鲜于公力荐神童,进学补禀,依旧留在衙门中勤学。三年之后,学业已成。鲜于公道 :“此子可取科第,我亦可以报老师之恩矣 。”乃将俸银三百两,赠与蒯悟为笔砚之资,亲送到台州仙居县。
适值蒯公三日前一病身亡,鲜于公哭奠已毕。问 :“老师临终亦有何言?”蒯敬共道:“先父遗言,自己不幸少年登第,因而爱少贱老,偶尔暗中摸索,得了老公祖大人。后来许多年少的门生,贤愚不等,升沉不一,俱不得其气力。全亏了老公祖大人一人,始终看觑。我子孙世世不可怠慢老成之士 !”鲜于公呵呵大笑道 :“下官今日三报师恩,正要天下人晓得,扶持了老成人也有用处,不可爱少而贱老也!”说罢,作别回省。草上表章,告老致仕。得旨予告,驰驿还乡,优悠林下。每日训课儿孙之暇,同里中父老饮酒赋诗。后八年,长孙鲜于涵乡榜高魁,赴京会试,恰好仙居县蒯悟是年中举,也到京中。两人三世通家,又是少年同窗,并在一寓读书 。比及会试揭晓,同年进士,两家互相称贺。
鲜于同自五十七岁登科,六十一岁登甲 ,历仕二十三年,腰金衣紫,锡恩三代。告老回家,又看了孙儿科第,直活到九十七岁,整整的四十年晚运。至今浙江人肯读书,不到六十七岁还不丢手,往往有晚达者。后人有诗叹云:
利名何必苦奔忙,迟早须臾在上苍。
但学蟠桃能结果,三千馀岁未为长。
第二十二卷 钝秀才一朝交泰
蒙正窑中怨气,买臣担上书声。丈夫失意惹人轻,才入荣华称庆。红日偶然阴翳,黄河尚有澄清。浮云眼底总难凭,牢把脚跟立定。
这首《西江月》,大概说人穷通有时,固不可以一时之得意,而自夸其能,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,而自坠其志。
唐朝甘露年间,有个王涯丞相,官居一品,权压百僚,僮仆千数,日食万钱,说不尽荣华富贵。其府第厨房与一僧寺相邻。每日厨房中涤锅净碗之水,倾向沟中,其水从僧寺中流出。一日,寺中老僧出行,偶见沟中流水中有白物,大如雪片,小如玉屑。近前观看,乃是上白米饭,王丞相厨下锅里碗里洗刷下来的。长老合掌念声”阿弥陀佛,罪过、罪过 。”随口吟诗一首:
春时耕种夏时耘,粒粒颗颗费力勤。
春去细糠如剖玉,炊成香饭似堆银。
三餐饱食无馀事,一口饥时可疗贫。
堪叹沟中狼藉贱,可怜天下有穷人。
长老吟诗已罢,随唤火工道人,将笊篱笊起沟内残饭,向清水河中涤去污泥,摊于筛内,日色晒干,用磁缸收贮,且看几时满得一缸。不勾三四个月,其缸已满。两年之内,共积得六大缸有余。那王涯丞相只道千年富贵,万代奢华。谁知乐极生悲,一朝触犯了朝廷,阖门待勘,未知生死。其时宾客散尽,僮仆逃亡,仓廪尽为仇家所夺。王丞相至亲二十三口,米尽粮绝,担饥忍饿,啼哭之声,闻于邻寺。长老听得 ,心怀不忍。只是一墙之隔,除非穴墙可以相通。
长老将缸内所积饭干浸软,蒸而馈之。王涯丞相吃罢,甚以为美,遣婢子问老僧,他出家之人,何以有此精食?老僧道:“此非贫僧家常之饭,乃府上涤釜洗碗之馀,流出沟中,贫僧惜有用之物弃之无用,将清水洗尽,日色晒干,留为荒年贫丐之食。今日谁知,仍济了尊府之急 。正是一饮一啄 ,莫非前定 。”王涯丞相听罢,叹道 :“我平昔暴殄天物如此,安得不败?今日之祸,必然不免 。”其夜,遂伏毒而死。当初富贵时节,怎知道有今日?正是:贫贱常思富贵,富贵又履危机。此乃福过灾生,自取其咎。假如今人贫贱之时 ,那知后日富贵?即如荣华之日,岂信后来苦楚?
如今在下再说个先忧后乐的故事。列位看官们,内中倘有胯下忍辱的韩信,妻不下机的苏秦,听在下说这段评话,各人回去硬挺着头颈过日,以待时来,不要先坠了志气。有诗四句:
秋风衰草定逢春,尺蠖泥中也会伸。
画虎不成君莫笑,安排牙爪始惊人。
话说国朝天顺年间,福建延平府将乐县,有个宦家,姓马,名万群,官拜吏科给事中。因论太监王振专权误国,削籍为民。夫人早丧,单生一子,名曰马任,表字德称。十二岁游庠,聪明饱学。说起他聪明,就如颜子渊闻一知十;论起他饱学,就如虞世南五车腹笥。真个文章盖世,名誉过人!马给事爱惜如良金美玉,自不必言。
里中那些富家儿郎,一来为他是黄门的贵公子,二来道他经解之才,早晚飞黄腾达,无不争先奉承。其中更有两个人奉承得要紧,真个是:
冷中送暖,闲里寻忙。出外必称弟兄,使钱那问尔我。偶话店中酒美,请饮三杯;才夸妓馆容娇,代包一月。掇臀捧屁,犹云手有余香;随口蹋痰,惟恐人先着脚。说不尽谄笑胁肩,只少个出妻献子。
一个叫黄胜 ,绰号黄病鬼;一个叫顾祥,绰号飞天炮仗。他两个祖上也曾出仕,都是富厚之家,目不识丁,也顶上读书的虚名。把马德称做个大菩萨供养,扳他日后富贵往来,那马德称是忠厚君子,彼以礼来,此以礼往,见他殷勤,也遂与之为友。黄胜就把亲妹六媖,许与德称为婚。德称闻此女才貌双全,不胜之喜。但从小立个誓愿:
若要洞房花烛夜,必须金榜挂名时。
马给事见他立志高明,也不相强,所以年过二十,尚未完娶。
时值乡试之年,忽一日,黄胜、顾祥邀马德称,向书铺中去买书。见书铺隔壁有个算命店,牌上定道:要知命好丑,只问张铁口。
马德称道 :“此人名为铁口,必肯直言 。”买完了书,就过间壁,与那张先生拱手道 :“学生贱造,求救 。”先生问了八字,将五行生克之数,五星虚实之理,推算了一回 ,说道:“尊官若不见怪,小子方敢直言 。”马德称道 :“君子问灾不问福,何须隐讳 !”黄胜、顾祥两个在傍,只怕那先生不知好歹,说出话来冲撞了公子。黄胜便道 :“先生仔细看看,不要轻谈 。”顾祥道 :“此位是本县大名士 ,你只看他今科发解,还是发魁?”先生道 :“小子只据理直讲,不知准否?贵造偏才归禄,父主峥嵘,论理必生于贵宦之家 。”黄、顾二人拍手大笑,道 :“这就准了 。”先生道 :“五星中命缠奎壁,文章冠世 。”二人又大笑道 :“好先生,算得准,算得准 !”先生道 :“只嫌二十二岁交这运不好,官煞重重,为祸不小。不但破家,亦防伤命。若过得三十一岁,后来到有五十年荣华。只怕一丈阔的水缺,双脚跳不过去。”黄胜就骂起来道 :“放屁,那有这话 !”顾祥伸出拳来道 :“打这厮,打歪他的铁嘴 !”马德称双手拦住,道 :“命之理微,只说他算不准就罢了,何须计较 。”黄、顾二人口中还不干净 ,却得马德称抵死劝回。那先生只求无事,也不想算命钱了。正是:
阿庾人人喜,直言个个嫌。
那时,连马德称只道自家唾手功名,虽不深怪那先生,却也不信。谁知三场得意,榜上无名。自十五岁进场,到今二十一岁,三科不中。若论年纪还不多,只为进场屡次了,反觉不利。又过一年,刚刚二十二岁。马给事一个门生又参了王振一本。王振疑心座主指使而然,再理前仇,密唆朝中心腹,寻马万群当初做有司时罪过,坐赃万两,着本处抚按追解。马万群本是个清官,闻知此信,一口气得病,数日身死。马德称哀戚尽礼,此心无穷。却被有司逢迎上意,逼要万两赃银交纳。此时只得变卖家产,但是有税契可查者,有司径自估价官卖。只有续置一个小小田庄,未曾起税,官府不知。马德称恃顾祥平昔至交,只说顾家产业,央他暂时承认。又有古董书籍等项约数百金,寄与黄胜家中去讫。
却说有司官将马给事家房产田业尽数变卖,未足其数,兀自吹毛求疵不已。马德称扶柩在坟堂屋内暂住。忽一日,顾祥遣人来言,府上馀下田庄,官府已知,瞒不得了。马德称无可奈何,只中得入官。后来闻得反是顾祥举首 ,一则恐后连累,二者博有司的笑脸。德称知人情奸险,付之一笑 。过了岁馀,马德称往黄胜家,索取寄顿物件,连走数次,俱不相接。结末遣人送一封帖来。马德称拆开看时,没有书柬,止封帐目一纸。内开某月某日某事用银若干,某该合认,某该独认。如此非一次,随将古董书籍等项估计扣除,不还一件。德称大怒,当了来人之面,将帐目扯碎,大骂一场 :“这般狗彘之辈,再休相见 !”从此亲事亦不题起 。黄胜巴不得杜绝马家,正中其怀。正合着西汉冯公的四句,道是:
一贵一贱,交情乃见;
一死一生,乃见交情。
马德称在坟屋中守孝,弄得衣衫蓝缕,口食不周 。“当初父亲存日,也曾周济过别人。今日自己遭困,却谁人周济我?”守坟的老王撺掇他把坟上树木倒卖与人,德称不肯。老王指着路上几颗大柏树道 :“这树不在冢傍,卖之无妨。”德称依允,讲定价钱,先倒一棵下来,中心都是虫蛀空的,不值钱了。再倒一棵,亦复如此。德称叹道 :“此乃命也 !”就教住手。那两棵树只当烧柴,卖不多钱,不两日用完了。身边只剩得十二岁一个家生小厮,央老王作中,也卖与人,得银五两。这小厮过门之后,夜夜小遗起来,主人不要了,退还老王处,索取原价。德称不得已,情愿减退了二两身价卖了。好奇怪!第二遍去就不小遗了。这几夜小遗,分明是打落德称这二两银子,不在话下。
光阴似箭,看看服满。德称贫困之极,无门可告。想起有个表叔,在浙江杭州府做二府,湖州德清县知县也是父亲门生,不如去投奔他,两人之中,也有一遇 。当下将几件什物家火,托老王卖充路费。浆洗了旧衣旧裳,收拾做一个包裹,搭船上路。直至杭州,问那表叔,刚刚十日之前,已病故了。随到德清县投那个知县时,又正遇这几日为钱粮事情,与上司争论不合,使性要回去,告病关门,无由通报。正是:
时来风送滕王阁,运去雷轰荐福碑。
德称两处投人不着,想得南京衙门做官的多有年家。又趁船到京口,欲要渡江,怎奈连日大西风,上水船寸步难行。只得往句容一路步行而去,径往留都。且数留都那几个城门:神策金川仪凤门,怀远清凉到石城,三山聚宝连通济,洪武朝阳定太平。
马德称由通济门入城,到饭店中宿了一夜。次早,往部科等各衙门打听,往年多有年家为官的,如今升的升了,转的转了,死的死了,坏的坏了,一无所遇。乘兴而来,却难兴尽而返。流连光景,不觉又是半年有馀,盘缠俱已用尽。虽不学伍大夫吴门乞食,也难免吕蒙正僧院投斋。忽一日,德称投斋到大报恩寺,遇见个相识乡亲。问其乡里之事,方知本省宗师按临岁考,德称在先服满时,因无礼物送与学里师长,不曾动得起复文书及游学呈子,也不想如此久客于外 。如今音信不通,教官径把他做避考申黜。千里之遥,无由辨复。真是:屋漏更遭连夜雨,船迟又遇打头风。德称闻此消息,长叹数声,无面回乡。意欲觅个馆地,权且教书糊口,再作道理。
谁知世人眼浅,不识高低。闻知异乡公子如此形状,必是个浪荡之徒,便有锦心绣肠,谁人信他,谁人请他?又过了几时,和尚们都怪他蒿恼。语言不逊,不可尽说。幸而天无绝人之路。有个运粮的赵指挥,要请个门馆先生同往北京,一则陪话,二则代笔,偶与承恩寺主持商议。德称闻知,想道 :“乘此机会,往北京一行,岂不两便 。”遂央僧举荐。那俗僧也巴不得遣那穷鬼起身,就在指挥面前称扬德称好处,且是束修甚少。赵指挥是武官,不管三七二十一,只要省,便约德称在寺,投刺相见,择日请了下船同行。德称口如悬河,宾主颇也得合。不一日,到黄河岸口,德称偶然上岸登东。忽听发一声响,犹如天崩地裂之形。慌忙起身看时,吃了一惊 ,原来河口决了。赵指挥所统粮船三分四散,不知去向。但见水势滔滔,一望无际。
德称举目无依,仰天号哭,叹道 :“此乃天绝我命也,不如死休 !”方欲投入河流,遇一老者相救。问其来历,德称诉罢,老者侧然怜悯,道:“看你青春美质,将来岂无发迹之期?此去短盘至北京,费用亦不多,老夫带得有三两荒银,权为程敬 。”说罢,去摸袖里,却摸个空,连呼“奇怪。”仔细看时,袖底有一小孔,那老者赶早出门,不知在那里遇着剪绺的剪去了 。老者嗟叹道 :“古人云 :‘得咱心肯日 ,是你运通时’。今日看起来,就是心肯,也有个天数。非是老夫吝惜,乃足下命运不通所致耳。欲屈足下过舍下,又恐路远不便 。”乃邀德称到市心里,向一个相熟的主人家借银五钱为赠。德称深感其意,只得受了,再三称谢而别。 德称想:这五钱银子,如何盘缠得许多路。思量一计,买下纸笔,一路卖字。德称写作俱佳,争奈时运未利,不能讨得文人墨士赏鉴,不过村坊野店胡乱买几张糊壁,此辈晓得什么好歹,那肯出钱。德称有一顿没一顿,半饥半饱,直捱到北京城里,下了饭店。问店主人借缙绅看查,有两个相厚的年伯,一个是后兵尤侍郎,一个是左卿曹光禄。当下写了名刺,先去谒曹公 。曹公见其衣衫不整,心下不悦,又知是王振的仇家,不敢招架,送下小小程仪就辞了。再去见尤侍郎,那尤公也是个没意思的 ,自家一无所赠,写一封柬帖荐在边上陆总兵处。店主人见有这封书,料有际遇,将五两银子借为盘缠,谁知正值北虏也先为寇,大掠人畜。陆总兵失机,扭解来京问罪,连尤侍郎都罢官去了。德称在塞外担阁了三四个月,又无所遇,依旧回到京城旅寓。
店主人折了五两银子,没处取讨 。又欠下房钱饭钱若干,索性做个宛转,倒不好推他出门,想起一个主意来。前面胡同有个刘千户,其子八岁,要访个下路先生教书,乃荐德称。刘千户大喜。讲过束修二十两 。店主人先支一季束修自己收受,准了所借之数。刘千户颇尽主道,送一套新衣服,迎接德称到彼会馆 。自此饔餐不缺,且训诵之暇,重温经史,再理文章。刚刚坐彀三个月,学生出起痘来,太医下药不效,十二朝身死。刘千户单只此子,正在哀痛,又有刻薄小人对他说道 :“马德称是个降祸的太岁、耗气的鹤神,所到之处必有灾殃。赵指挥请了他就坏了粮船,尤待郎荐了他就坏了官职。他是个不吉利的秀才,不该与他亲近 。”刘德户不想自儿死生有命,到抱怨先生带累了。各处传说,从北京中起他一个异名,叫做”钝秀才 ”。 凡钝秀才街上过去,家家闭户,处处关门。但是早行遇着钝秀才的一日没采,做买卖的折本,寻人的不遇,告官的理输,讨债的不是厮打定是厮骂,就是小学生上学,也被先生打几下手心。有此数项,把他做妖物相看 。倘然狭路相逢,一个个吐口诞沫,叫句“吉利”方走 。可怜马德称衣冠之胄,饱学之才,今日时运不利,弄得日无饱餐,夜无安宿。同时有个浙中吴监生,性甚硬直。闻知钝秀才之名,不信有此事,特地寻他相会。延至寓所,叩其胸中所学,甚有接待之意。坐席犹未暖,忽得家书报家中老父病故,踉跄而别,转荐与同乡吕鸿胪。吕公请至寓所,待以盛馔。方才举箸,忽然厨房中火起,举家惊慌逃奔。德称因腹馁缓行了几步 ,被地方拿他做火头,解去官司。不由分说,下了监铺 。幸吕鸿胪是个有天理的人,替他使钱,免其枷责。从此,“钝秀才”其名益著,无人招接,仍复卖字为生。惯与裱家书寿轴,喜逢新岁写春联。夜间常在祖师庙、关圣庙、五显庙这几处安身。或与道人代写疏头,趁几文钱度日。
话分两头。却说黄病鬼黄胜自从马德称去后,初时还怕他还乡,到宗师行黜,不见回家。又有人传信,道是随赵指挥粮船上京,被黄河水决,已覆没矣。心下坦然无虑。朝夕逼勒妹子六媖改聘。六媖以死自誓,决不二夫。到天顺晚年乡试,黄胜夤缘贿赂,买中了秋榜。里中奉承者,填门塞户。闻知六媖年长未嫁,求亲者日不离门,六媖坚执不从,黄胜也无可奈何。到冬底,打叠行囊,往北京会试。马德称见了乡试录,已知黄胜得意,必然到京,想起旧恨,羞与相见,预先出京躲避。谁知黄胜不耐功名,若是自家学问上挣来的前程,倒也理之当然,不放在心里。他原里买来的举人,小人乘君子之器,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又将银五十两,买了个勘合,驰驿到京,寻了个大大的下处。且不去温习经史,终日穿花街过柳巷,在院子里表子家行乐。常言道“乐极悲生 ”。嫖出一身广疮。科场渐近,将白金百两送太医,只求速愈。太医用轻粉劫药,数日之内,身体光鲜,草草完场而归。不够半年,疮毒大发,医治不痊,呜呼哀哉死了!既无兄弟,又无子息,族间都来抢夺家私。其妻王氏又没主张,全赖六媖一身,内支丧事,外’应亲族,按谱立嗣,众心俱悦服无言 。六媖自家也分得一股家私,不下数千金。想起丈夫覆舟消息 ,未知真假。费了多少盘缠,各处遣人打听下落。有人自北京来,传说马德称未死,落莫在京,京中都呼为“钝秀才 ”。六媖是个女中丈夫 ,甚有劈着,收拾起辎重银两,带了丫环僮仆,雇下船只,一径来到北京寻取丈夫 。访知马德称在真定府龙兴寺大悲阁写《法华经》,乃将白金百两,新衣数套,亲笔作书,缄封停当,差老家人王安赍去,迎接丈夫。分付道 :“我如今便与马相公授例入监,请马相公到此读书应举,不可迟滞。”
王安到龙兴寺,见了长老,问 :“福建马相公何在?”长安道 :“我这里只有个钝秀才,并没有什么马相公。”王安道:“就是了,烦引相见 。”和尚引到大悲阁下,指道 :“傍边桌上写经的,不是钝秀才 ?”王安在家时,曾见过马德称几次,今日虽然蓝缕,如何不认得?一见德称便跪下磕头。马德称却在贫贱患难之中,不料有此,一时想不起来,慌忙扶住,问道:“足下何人 ?”王安道 :“小的是将乐县黄家,奉小姐之命,特来迎接相公,小姐有书在此 。”德称便问 :“你小姐嫁归何宅 ?”王安道 :“小姐守志至今,誓不改适。因家相公近故,小姐亲到京中来访相公 ,要与相公入粟北雍 ,请相公早办行期。”德称方才开缄而看,原来是一首诗,诗曰:
何事萧郎恋远游?应知乌帽未笼头。
图南自有风云便,且整双箫集风楼。
德称看罢,微微而笑。王安献上衣服银两,且请起程日期。德称道 :“小姐盛情,我岂不知!只是我有言在先:若要洞房花烛夜,必须金榜挂名时。向因贫困,学业久荒。今幸有馀资可供灯火之费,且待明年秋试得意之后,方敢与小姐相见 。”王安不敢相逼,求赐回书。德称取写经馀下的茧丝一幅,答诗四句 :“逐逐风尘已厌游,好音刚喜见伻头。嫦娥夙有攀花约,莫遣箫声出凤楼 。”德称封了诗,付与王安 。王安星夜归京,回复了六媖小姐。开诗看毕,叹惜不已。其年天顺爷爷正遇“土木之变 ”,皇太后权请嘟王摄位,改元景泰。将奸阄王振全家抄没,凡参劾王振吃亏的加官赐荫。黄小姐在寓中得了这个消息,又遣王安到龙兴寺,报与马德称知道。德称此时虽然借寓僧房,图书满案,鲜衣美食,已不似在先了。和尚们晓得是马公子马相公,无不钦敬。其年正是三十二岁,交逢好运,正就张铁口先生推算之语。可见:
万般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。
德称正在寺中温习旧业,又得了王安报信,收拾行囊,别了长老赴京,另寻一寓安歇。黄小姐拨家僮二人伏侍,一应日用供给络绎馈送。德称草成表章,叙先臣马万群直言得祸之由,一则为父亲乞恩昭雪,一则为自己辩复前程。圣旨倒下,准复马万群原官,仍加三级;马任复学复廪;所抄没田产,有司追给。德称差家僮报与小姐知道。黄小姐又差王安送银两到德称寓中,叫他禀例入粟。明春就考了监元,至秋发魁。就于寓中整备喜筵,与黄小姐成亲。来春又中了第十名会魁,殿试二甲,考选庶吉士。上表给假还乡,焚黄谒墓,圣旨准了。夫妻衣锦还乡,府县官员出郭迎接。往年抄没田宅,俱用官价赎还,造册交割,分毫不少。宾朋一向疏失者,此日奔走其门如市。只有顾祥一人自觉羞惭,迁往他郡而去。时张铁口先生尚在,闻知马公子得第荣归,特来拜贺,德称厚赠之而去。
后来,马任直做到礼、兵、刑三部尚书,六媖小姐封一品夫人。所生二子,俱中甲科,簪缨不绝。至今延平府人,说读书人不得第者,把“钝秀才”为比。后人有诗叹云:
十年落魄少知音,一日风云得称心。
秋菊春桃时各有,何须海底去捞针。
第二十三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
“仕至千钟非贵 ,年过七十常稀,浮名身后有谁知?万事空花游戏。休逞少年狂荡,莫贪花酒便宜。脱离烦恼是和非,随分安闲得意。”
这首词名为《西江月》,是劝人安分守己 ,随缘作乐,莫为酒色财气四字损却精神,亏了行止。求快活时非快活,得便宜处失便宜。
说起那四字中,总到不得那“色”字利害。眼是情媒,心为欲种。起手时,牵肠挂肚;过后去,丧魄销魂。假如墙花路柳,偶然适兴,无损于事。若是生心设计,败俗伤风,只图自己一时欢乐,却不顾他人的百年恩义,假如你有娇妻爱妾,别人调戏上了,你心下如何?古人有四句道得好:
人心或可昧,天道不差移。
我不淫人妇,人不淫我妻。
看官,则今日听我说《珍珠衫》这套词话,可见果报不爽,好教少年子弟做个榜样。
话中单表一人,姓蒋名德,小字兴哥,乃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氏。父亲叫做蒋世泽,从小走熟广东,做客买卖。因为丧了妻房罗氏,止遗下这兴哥,年方九岁,别无男女。这蒋世泽割舍不下,又绝不得广东的衣食道路,千思百计 ,无可奈何,只得带那九岁的孩子同行作伴,就教他学些乖巧。这孩子虽则年小,生得眉清目秀,齿白唇红,行步端庄,言辞敏捷,聪明赛过读书家,伶俐不输长大汉。人人唤做粉孩儿,个个羡他无价宝。蒋世泽怕人妒忌,一路上不说是嫡亲儿子,只说是内侄罗小官人。原来罗家也是走广东的,蒋家只走得一代,罗家到走过三代了。那边客店牙行都与罗家世代相识,如自己亲眷一般。这蒋世泽做客,起头也还是丈人罗公领他走起的。因罗家近来屡次遭了屈官司,家道消乏,好几年不曾走动。这些客店牙行见了蒋世泽,那一遍不动问罗家消息,好生牵挂。今番见蒋世泽带个孩子到来,问知是罗家小官人,且是生得十分清秀,应对聪明,想着他祖父三辈交情,如今又是第四辈了,那一个不欢喜!
闲话体题。却说蒋兴哥跟随父亲做客,走了几遍,学得伶俐乖巧,生意行中百般都会,父亲也喜不自胜。何期到一十七岁上,父亲一病身亡,且喜刚在家中,还不做客途之鬼。兴哥哭了一场,免不得揩干泪眼,整理大事。殡殓之外,做些功德超度,自不必说。七七四十九日内,内外宗亲都来吊孝。本县有个王公正是兴哥的新岳丈,也来上门祭奠,少不得蒋门亲戚陪侍叙话。中间说起兴哥少年老成,这般大事,亏他独力支持。因话随话间,就有人撺掇道 :“王老亲翁,如今令爱也长成了,何不乘凶完配,教他夫妇作伴 ,也好过日 。”王公未肯应承,当日相别去了。众亲戚等安葬事毕,又去撺掇兴哥。兴哥初时也不肯,却被撺掇了几番,自想孤身无伴,只得应允。央原媒人往王家去说,王公只是推辞,说道 :“我家也要备些薄薄妆奁,一时如何来得?况且孝未期年,于礼有碍,便要成亲,且待小祥之后再议 。”媒人回话,兴哥见他说得正理,也不相强。
光阴如箭,不觉周年已到。兴哥祭过了父亲灵位,换去粗麻衣服,再央媒人王家去说,方才依允。不隔几日,六礼完备,娶了新妇进门。有《西江月》为证 :“孝幕翻成红幕,色衣换去麻衣。画楼结彩烛光辉,合卺花筵齐备。却羡妆奁富盛,难求丽色娇妻。今宵云雨足欢娱,来日人称恭喜 。”说这新妇是王公最幼之女,小名唤做三大儿,因他是七月七日生的,又唤做三巧儿。王公先前嫁过的两个女儿,都是出色标致的,枣阳县中,人人称羡,造出四句口号,道是:
天下妇人多,王家美色寡。
有人娶着他,胜似为附马。
常言道:“做买卖不着,只一时;讨老婆不着,是一世。”若干官宦大户人家,单拣门户相当,或是贪他嫁资丰厚,不分皂白,定了亲事,后来娶下一房奇丑的媳妇 ,十亲九眷面前,出来相见,做公婆的好没意思。又且丈夫心下不喜,未免私房走野。偏是丑妇极会管老公,若是一般见识的,便要反目;若使顾惜体面,让他一两遍,他就做大起来。有此数般不妙,所以蒋世泽闻知王公惯生得好女儿,从小便送过财礼,定下他幼女与儿子为婚。今日取过门来,果然娇姿艳质,说起来,比他两个姐儿加倍标致。正是:
吴宫西子不如,楚国南威难赛。
若比水月观音,一样烧香礼拜。
蒋兴哥人才本自齐整,又娶得这房美色的浑家,分明是一对玉人良工琢就,男欢女爱,比别个夫妻更胜十分。三朝之后,依先换了些浅色衣服,只推制中,不与外事,专在楼上与浑家成双捉对,朝暮取乐,真个行坐不离,梦魂作伴。自古苦日难熬,欢时易过,暑往寒来,早已孝服完满,起灵除孝,不在话下。 兴哥一日间想起父亲存日广东生理,如今担阁三年有馀了,那边还放下许多客帐,不曾取得。夜间与浑家商议,欲要去走一遭。浑家初时也答应道该去,后来说到许多路程,恩爱夫妻何忍分离?不觉两泪交流,兴哥也自割舍不得,两下凄惨一场,又丢开了。如此已非一次。光阴荏苒,不觉又捱过了二年。那时兴哥决意要行,瞒过了浑家,在外面暗暗收拾行李,拣了个上吉的日期,五日前方对浑家说知,道 :“常言‘坐吃山空’,我夫妻两口也要成家立业,终不然抛了这行衣食道路?如今这二月天气不寒不暖 ,不上路更待何时 ?”浑家料是留他不住了,只得问道:“丈夫此去几时可回 ?”兴哥道 :“我这番出外,甚不得已,好歹一年便回,宁可第二遍多去几时罢了 。”浑家指着楼前一棵植树道 :“明年此树发芽,便盼着官人回也 。”说罢,泪下如雨。兴哥把衣袖替他揩拭,不觉自己眼泪也挂下来。两下里怨离惜别,分外恩情,一言难尽。到第五日,夫妇两个啼啼哭哭,说了一夜的说话,索性不睡了。五更时分,兴哥便起身收拾,将祖遗下的珍珠细软都交付与浑家收管。自己只带得本钱银两 ,帐目底本及随身衣服、铺阵之类,又有预备下送礼的人事,都装叠得停当。原有两房家人,只带一个后生些的去;留一个老成的在家,听浑家使唤,买办日用。两个婆娘专管厨下。又有两个丫头 ,一个叫晴云,一个叫暖雪,专在楼中伏待,不许远离。分付停当了,对浑家说道 :“娘子耐心度日。地方轻薄子弟不少 ,你又生得美貌,莫在门前窥瞰,招风揽火。”浑家道:“官人放心,早去早回。”两个掩泪而别。正是:
世上万般哀苦事,无非死别与生离。
兴哥上路,心中只想着浑家,整日的不瞅不睬 。不一日,到了广东地方,下了客店。这伙旧时相识都来会面,兴哥送了些人事。排家的治酒接风,一连半月二十日,不得空闲。兴哥在家里,原是淘虚了的身子,一路受些劳碌,到此未免饮食不节,得了个疟疾,一夏不好,秋间转成水痢 ,每日请医切脉,服药调治,直延到秋尽,方得安痊。把买卖都担阁了,眼见得一年回去不成。正是:
只为蝇头微利,抛却鸳被良缘。
兴哥虽然想家,到得日久,索性把念头放慢了。
不题兴哥做客之事,且说这里浑家王三巧儿,自从那日丈夫分付了,果然数月之内目不窥户,足不下楼。光阴似箭,不觉残年将尽,家家户户闹轰轰的暖火盆、放爆竹、吃合家欢耍子,三巧儿触景伤情,思想丈夫,这一夜好生凄楚!正合古人的四句诗,道是:
腊尽愁难尽,春归入未归;
朝来嗔寂寞,不肯试新衣。
明日正月初一日,是个岁朝。晴云、暖雪两个丫头一力劝主母在前楼去看看街坊景象。原来蒋家住宅前后通连的两带楼房,第一带临着大街,第二带方做卧室,三巧儿闲常只在第二带中坐卧。这一日被丫头们撺掇不过,只得从边厢里走过前楼,分付推开窗子,把帘儿放下,三口儿在帘内观看。这日街坊上好不闹杂!三巧儿道 :“多少东行西走的人,偏没个卖卦先生在内!若有时,唤他来卜问官人消息也好 。”晴云道 :“今日是岁朝,人人要闲耍的,那个出来卖卦 ?”暖雪叫道 :“娘!限在我两个身上,五日内包唤一个来占卦便了。”到初四日早饭过后,暖雪下楼小解 ,忽听得口当口当 口当 的敲响,响的这件东西 ,唤做“报君知 ”,是瞎子卖卦的行头。暖雪等不及解完,慌忙检了裤腰跑出门外,叫住了瞎先生。拨转脚头,一口气跑上楼来报知主母。三巧儿分付,唤在楼下坐启内坐着。讨他课钱,通陈过了,走下楼梯,听他剖断。那瞎先生占成一卦,问是何用。那时厨下两个婆娘听得热闹,也都跑将来了 ,替主母传语道 :“这卦是问行人的 。”瞎先生道:“可是妻问夫么 ?”婆娘道 :“正是 。”先生道 :“青龙治世,财爻发动。若是妻问夫,行人在半途,金帛千箱有,风波一点无。青龙属木,木旺于春,立春前后,已动身了。月尽月初,必然回家,更兼十分财采 。”三巧儿叫买办的把三分银子打发他去,欢天喜地上楼去了。真所谓”望梅止渴”、“画饼充饥 ,“大凡人不做指望,到也不在心上;一做指望,便痴心妄想,时刻难过。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,一心只想丈夫回来 ,从此时常走向前楼,在帘内东张西望。直到二月初旬,椿树抽芽,不见些儿动静,三巧儿思想丈夫临行之约,愈加心慌;一日几遍,向外探望。也是合当有事,遇着这个俊俏后生。正是:
有缘千里能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逢。
这个俊俏后生是谁?原来不是本地 ,是徽州新安县人氏,姓陈,名商,小名叫做大喜哥,后来改口呼为大郎。年方二十四岁,且是生得一表人物,虽胜不得宋玉、潘安,也不在两人之下。这大郎也是父母双亡,凑了二三千金本钱,来走襄阳贩籴些米豆之类,每年常走一遍。他下处自在城外,偶然这日进城来,要到大市街汪朝奉典铺中问个家信。那典铺正在蒋家对门,因此经过。你道怎生打扮 ?头上带一顶苏样的百柱骔帽,身上穿一件鱼肚白的湖纱道袍,又恰好与蒋兴哥平昔穿着相像。三巧儿远远瞧见,只道是他丈夫回了,揭开帘子定睛而看。陈大郎抬头,望见楼上一个年少的美妇人目不转睛的,只道心上喜了他,也对着楼上丢个眼色。谁知两个都错认了。三巧儿见不是丈夫,羞得两颊通红,忙忙把窗儿拽转,跑在后楼,靠着床沿上坐地,兀自心头突突的跳一个不住。
谁知陈大郎的一片精魂早被妇人眼光儿摄上去了。回到下处,心念念的放他不下,肚里想道:“家中妻子虽是有些颜色,怎比得妇人一半!欲待通个情款,争奈无门可入。若得谋他一宿,就消花这些本钱,也不枉为人在世 。”叹了几口气,忽然想起大市街东巷有个卖珠子的薛婆,曾与他做过交易。这婆子能言快语,况且日逐串街走巷。那一家不认得,须是与他商议,定有道理。这一夜番来覆去,勉强过了。
次日起个清早,只推有事,讨些凉水梳洗,取了一百两银子、两大锭金子,急急的跑进城来。这叫做:欲求生受用,须下死工夫。陈大郎进城,一径来到大市街东巷,去敲那薛婆的门。薛婆蓬着头,正在天井里拣珠子;听得敲门,一头收过珠包 ,一头问道 :“是谁 ?”才听说出“徽州陈”三字,慌忙开门请进,道 :“老身未曾梳洗,不敢为礼了。大官人起得好早!有何贵干 ?”陈大郎道 :“特特而来,若迟时 ,怕不相遇 。”薛婆道:“可是作成老身出脱些珍珠首饰么 ?”陈大郎道 :“珠子也要买,还有大买卖作成你 。”薛婆道 :“老身除了这一行货 ,其馀都不熟惯 。”陈大郎道 :“这里可说得话么?”薛婆便把大门关上,请他到小阁儿坐着,问道 :“大官人有何分付?”大郎见四下无人,便向衣袖里摸出银子,解开布包,摊在桌上,道 :“这一百两白银,干娘收过了,方才敢说 。”婆子不知高低,那里肯受 ,大郎道 :“莫非嫌少 ?”慌忙又取出黄灿灿的两锭金子,也放在桌上,道 :“这十两金子一并奉纳。若干娘再不收时,便是故意推调了。今日是我来寻你,非是你为求我。只为这桩大买卖,不是老娘成不得,所以特地相求。便说做不成时,这金银你只管受用,终不然我又来取讨,日后再没相会的时节了?我陈商不是恁般小样的人!”看官,你说从来做牙婆的那个不贪钱钞 ?见了这般黄白之物,如何不动火?薛婆当时满脸堆下笑来,便道 :“大官人休得错怪!老身一生不曾要别人一厘一毫不明不白的钱财。今日既承大官人分付,老身权且留下:若是不能效劳,依旧奉纳 。”说罢,将金锭放银包内一齐包起,叫声 :“老身大胆了 。”拿向卧房中藏过忙踅出来,道 :“大官人,老身且不敢称谢,你且说甚么买卖用着老身之处 ?”大郎道 :“急切要寻一件救命之宝,是处都无,只大市街上一家人家方有,特央干娘去借借。”婆子笑将起来道 :“又是作怪 !老身在这条巷住过二十多年,不曾闻大市街有甚救命之宝。大官人你说,有宝的还是谁家?”大郎道 :“敝乡里汪三朝奉典铺对门高楼子内是何人之宅?”婆子想了一回,道 :“这是本地蒋兴哥家里,他男子出外做客一年多了,止有女眷在家 。”大郎道 :“我这救命之宝,正要问他女眷借借 。”便把椅儿掇近了婆子身边 ,向他诉出心腹,如此如此。
婆子听罢,连忙摇首道 :“此事大难!蒋兴哥新娶这房娘子不上四年,夫妻两个如鱼似水,寸步不离。如今没奈何出去了,这小娘子足不下楼,甚是贞节。因兴哥做人有些古怪,容易嗔嫌,老身辈从不曾上他的阶头。连这小娘子面长面短,老身还不认得,如何应承得此事?方才所赐,是老身福薄,受用不成了 。”陈大郎听说,慌忙双膝跪下。婆子去扯他时,被他两手拿住衣袖,紧紧按定在椅上,动弹不得。口里说 :“我陈商这条性命都在干娘身上。你是必思量个妙计 ,作成我入马,救我残生。事成之日,再有白金百两相酬。若是推阻,即今便是个死 。”慌得婆子没理会处,连声应道 :“是,是!莫要折杀老身,大官人请起,老身有话讲 。”陈大郎方才起身,拱手道 :“有何妙策 ,作速见教 。”薛婆道 :“此事须从容图之,只要成就,莫论岁月。若是限时限日,老身决难奉命 。”陈大郎道 :“若果然成就,便迟几日何妨 ,只是计将安出 ?”薛婆道 :“明日不可太早,不可太迟,早饭后,相约在汪三朝奉典铺中相会。大官人可多带银两,只说与老身做买卖,其间自有道理。若是老身这两只脚跨进得蒋家门时,便是大官人的造化。大官人便可急回下处,莫在他门首盘桓,被人识破,误了大事。讨得三分机会,老身自来回复 。”陈大郎道 :“谨依尊命 。”唱了个肥喏,欣然开门而去。正是:
未曾灭项兴刘,先见筑坛拜将。
当日无话,到次日,陈大郎穿了一身齐整衣服,取上三四百两银子放在个大皮匣内,唤小郎背着,跟随到大市街汪家典铺来。瞧见对门楼窗紧闭,料是妇人不在,便与管典的拱了手,讨个木凳儿坐在门前,向东张望。不多时,只见薛婆抱着一个蔑丝箱儿来了。陈大郎唤住,问道 :“箱内何物 ?”薛婆道:“珠宝首饰,大官人可用么 ?”大郎道 :“我正要买。”薛婆进了典铺,与管典的相见了,叫声聒噪,便把箱儿打开,内中有十来包珠子,又有几个小匣儿,都盛着新样簇花点翠的首饰,奇巧动人,光灿夺目。陈大郎拣几吊极粗极白的珠子,和那些簪珥之类做一堆儿放着,道 :“这些我都要了 。”婆子便把眼儿瞅着 ,说道 :“大官人要用时尽用 ,只怕不肯出这样大价钱 。”陈大郎已自会意,开了皮匣,把这些银两白华华的摊做一台,高声的叫道 :“有这些银子,难道买你的货不起 。”此时邻居闲汉已自走过七八个人 ,在铺前站着看了 。婆子道:“老身取笑,岂敢小觑大官人。这银两须要仔细,请收过了,只要还得价钱公道便好。”两下一边的讨价多,一边的还钱少,差得天高地远。那讨价的一口不移。这里陈大郎拿着东西又不放手,又不增添,故意走出屋檐,件件的翻覆认看,言真道假、弹斤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。惹得一市人都来观看,不住声的有人喝采。婆子乱嚷道 :“买便买 ,不买便罢 ,只管担阁人则甚!”陈大郎道:“怎么不买?”两个又论了一番价。正是:
只因酬价争钱口,惊动如花似玉人。
王三巧儿听得对门喧嚷,不觉移步前楼,推窗偷看,只见珠光闪烁 ,宝色辉煌,甚是可爱。又见婆子与客人争价不定,便分付丫环去唤那婆子借他东西看看 。晴云领命,走过街去,把薛婆衣袂一扯,道 :“我家娘请你 。”婆子故意问道 :“是谁家 ?”晴云道 :“对门蒋家。”婆子把珍珠之类劈手夺将过来,忙忙的包了,道 :“老身没有许多空闲与你歪缠 !”陈大郎道 :“再添些卖了罢 。”婆子道 :“不卖,不卖!像你这样价钱,老身卖去多时了 。”一头说,一头放入箱儿里,依先关锁了 ,抱着便走。晴云道 :“我替你老人家拿罢 。”婆子道:“不消 。”头也不回,径到对门去了。陈大郎心中暗喜,也收拾银两,别了管典的,自回下处。正是:眼望捷旌旗,耳听好消息。
晴云引薛婆上楼,与三巧儿相见了。婆子看那妇人,心下想道 :“真天人也!怪不得陈大郎心迷,若我做男子,也要浑了 。”当下说道 :“老身久闻大娘贤慧,但恨无缘拜识 。”三巧儿问道 :“你老人家尊姓 ?”婆子道:“老身姓薛,只在这里东巷住,与大娘也是个邻里 。”三巧儿道 :“你方才这些东西如何不卖?”婆子道 :“若不卖时,老身又拿出来怎的?只笑那下路客人空自一表人才,不识货物。”说罢便去开了箱儿,取出几件簪珥递与那妇人看,叫道 :“大娘 ,你道这样首饰,便工钱也费多少!他们还得忒不像样,教老身在主人家面前如何告得许多消乏 ?”又把几串珠子提将起来道 :“这般头号的货,他们还做梦哩 。”三巧儿问了他讨价还价,便道 :“真个亏你些儿 。”婆子道 :“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,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。”三巧儿唤丫环看茶 ,婆子道 :“不扰茶了,老身有件要紧的事欲往西街走走 ,遇着这个客人,缠了多时,正是 :‘买卖不成,担误工程 ’。这箱儿连锁放在这里,权烦大娘收拾。老身暂去,少停就来 。”说罢便走。三巧儿叫晴云送他下楼,出门向西去了。三巧儿心上爱了这几件东西,专等婆子到来酬价,一连五日不至。 到第六日午后,忽然下一场大雨。雨声未绝,砰砰的敲门声响。三巧儿唤丫环开看,只见薛婆衣衫半湿,提个破伞进来,口儿道 :“晴干不肯走,直待雨淋头 。”把伞儿放在楼梯边 ,走上楼来万福道 :“大娘,前晚失信了 。”三巧儿慌忙答礼道 :“这几日在那里去了?”婆子道 :“小女托赖,新添了个外甥。老身去看看,留住了几日,今早方回。半路上下起雨来,在一个相识人家借把伞,又是破的,却不是晦气 !”三巧儿道 :“你老人家几个儿女?”婆子道 :“只一个儿子,完婚过了。女儿到有四个。这是我第四个了,嫁与徽州朱八朝奉做偏房,就在这北门外开盐店的。”三巧儿道 :“你老人家女儿多,不把来当事了。本乡本土少什么一夫一妇的 ,怎舍得与异乡人做小 ?”婆子道 :“大娘不知,到是异乡人有情怀。虽则偏房,他大娘子只在家里,小女自在店中,呼奴使婢,一般受用。老身每遍去时,他当个尊长看待,更不怠慢。如今养了个儿子 ,愈加好了 。”三巧儿道:“也是你老人家造化,嫁得着 。”说罢 ,恰好晴云讨茶上来,两个吃了。
婆子道 :“今日雨天没事,老身大胆,敢求大娘的首饰一看,看些巧样儿在肚里也好 。”三巧儿道:“也只是平常生活,你老人家莫笑话。”就取一把钥匙开了箱笼,陆续搬出许多钗、钿、缨络之类。薛婆看了,夸美不尽,道:“大娘有恁般珍异,把老身这几件东西看不在眼了 。”三巧儿道 :“好说,我正要与你老人家请个实价 。”婆子道 :“娘子是识货的,何消老身费嘴 。”三巧儿把东西检过,取出薛婆的蔑丝箱儿来,放在桌上,将钥匙递与婆子道 :“你老人家开了,检看个明白 。”婆子道 :“大娘忒精细了 。”当下开了箱儿 ,把东西逐件搬出。
三巧儿品评价钱,都不甚远。婆子并不争论 ,欢欢喜喜的道:“恁地,便不枉了人。老身就少赚几贯钱也是快活的 。”三巧儿道 :“只是一件,目下凑不起价钱,只好现奉一半。等待我家官人回来 ,一并清楚 ,他也只在这几日回了 。”婆子道:“便迟几日 ,也不妨事。只是价钱上相让多了,银水要足纹的 。”三巧儿道 :“这也小事 。”便把心爱的几件首饰及珠子收起,唤晴云取杯见成酒来,与老人家坐坐。
婆子道 :“造次如何好搅扰 ?”三巧儿道 :“时常清闲,难得你老人家到此作伴扳话。你老人家若不嫌怠慢,时常过来走走 。”婆子道 :“多谢大娘错爱,老身家里当不过嘈杂,像宅上又忒清闲了 。”三巧儿道 :“你家儿子做甚生意?”婆子道:“他只是接些珠宝客人,每日的讨酒讨浆,刮的人不耐烦。老身亏杀各宅们走动,在家时少,还好 。若只在六尺地上转,怕不燥死了人 。”三巧儿道 :“我家与你相近,不耐烦时就过来闲话 。”婆子道 :“只不敢频频打搅 。”三巧儿道 :“老人家说那里话。”
只见两个丫环轮番的走动,摆了两副杯箸,两碗腊鸡,两碗腊肉,两碗鲜鱼,连果碟素菜共一十六个碗。婆子道 :“如何盛设 !”三巧儿道 :“见成的,休怪怠慢 。”说罢,斟酒递与婆子,婆子将杯回敬,两下对坐而饮。原来三巧儿酒量尽去得,那婆子又是酒壶酒瓮,吃起酒来,一发相投了,只恨会面之晚。那日直吃到傍晚,刚刚雨止,婆子作谢要回。三巧儿又取出大银钟来,劝了几钟。又陪他吃了晚饭,说道 :“你老人家再宽坐一时,我将这一半价钱付你去 。”婆子道:“天晚了,大娘请自在,不争这一夜儿,明日却来领罢。连这蔑丝箱儿老身也不拿去了,省得路上泥滑滑的不好走 。”三巧儿道 :“明日专专望你 。”婆子作别下楼,取了破伞出门去了。正是:
世间只有虔婆嘴,哄动多多少少人。
却说陈大郎在下处呆等了几日 ,并无音信。见这日天雨,料是婆子在家,拖泥带水的进城来问个消息,又不相值。自家在酒肆中吃了三杯,用了些点心,又到薛婆门首打听,只是未回。看看天晚,却待转身,只见婆子一脸春色,脚略斜的走入巷来。陈大郎迎着他,作了揖,问道:“所言如何 ?”婆子摇手道 :“尚早。如今方下种,还没有发芽哩,再隔五六年,开花结果,才得到你口 。你莫在此探头探脑 ,老娘不是管闲事的。”陈大郎见他醉了,只得转去。
次日,婆子买了些时新果子、鲜鸡、鱼、肉之类,唤个厨子安排停当,装做两个盆子,又买一瓮上好的酽酒,央间壁小二挑了,来到蒋家门首。三巧儿这回不见婆子到来,正教晴云开门出来探望,恰好相遇。婆子教小二挑在楼下,先打发他去了。 晴云已自报知主母。三巧儿把婆子当个贵客一般,直到楼梯口边迎他上去。婆子千恩万谢的福了一回,便道 :“今日老身偶有一杯水酒,将来与大娘消遣 。”三巧儿道 :“到要你老人家赔钞,不当受了 。”婆子央两个丫环搬将上来,摆做一桌子。三巧儿道 :“你老人家忒迂阔了,恁般大弄起来 。”婆子笑道 :“小户人家备不出甚么好东西,只当一茶奉献 。”晴云便去取杯箸,暖雪便吹起水火炉来。霎时酒暖 ,婆子道:“今日是老身薄意,还请大娘转坐客位 。”三巧儿道 :“虽然相扰,在寒舍岂有此理?”两下谦让多时,薛婆只得坐了客席。这是第三次相聚,更觉熟分了。饮酒中间,婆子问道 :“官人出外好多时了还不回,亏他撇得大娘下 。”三巧儿道:“便是,说过一年就转,不知怎地担阔了 。”婆子道 :“依老身说,放下了恁般如花似玉的娘子,便博个堆金积玉也不为罕 。”婆子又道 :“大凡走江湖的人把客当家,把家当客。比如我第四个女婿朱八朝奉有了小女,朝欢暮乐,那里想家?或三年四年才回一遍,住不上一两个月,又来了。家中大娘子替他担孤受寡,那晓得他外边之事 ?”三巧儿道 :“我家官人到不是这样人。”婆子道 :“老身只当闲话讲,怎敢将天比地 ?”当日两个猜谜掷色,吃得酩酊而别。
第三日,同小二来取家火,就领这一半价钱。三巧儿又留他吃点心。从此以后,把那一半赊钱为由,只做问兴哥的消息,不时行走。这婆子俐齿伶牙,能言快语,又半痴不颠的,惯与丫环们打诨,所以上下都欢喜他。三巧儿一日不见他来,便觉寂寞,叫老家人认了薛婆家里,早晚常去请他,所以一发来得勤了。世间有四种人惹他不得,引起了头,再不好绝他。是那四种?游方僧道、乞丐、闲汉、牙婆。上三种人犹可,只有牙婆是穿房入户的,女眷们怕冷静时 ,十个九个到要扳他来往。今日薛婆本是个不善之人,一般甜言软语,三巧儿遂与他成了至交,时刻少他不得。正是:
画虎画皮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。
陈大郎几遍讨个消息,薛婆只回言尚早 。其时五月中旬,天渐炎热。婆子在三巧儿面前,偶说起家中蜗窄,又是朝西房子,夏月最不相宜,不比这楼上高厂风凉。三巧儿道 :“你老人家若撇得家下,到此过夜也好 。”婆子道 :“好是好,只怕官人回来。巧儿道 :“他就回,料道不是半夜三更。”婆子道:“大娘不嫌蒿恼,老身惯是挜相知的 ,只今晚就取铺陈过来,与大娘作伴,何如 ?”三巧儿道 :“铺陈尽有,也不须拿得。你老人家回覆家里一声,索性在此过了一夏家去不好?”婆子真个对家里儿子媳妇说了,只带个梳匣儿来。三巧儿道 :“你老人家多事,难道我家油梳子也缺了,你又带来怎地?”婆子道 :“老身一生怕的是同汤洗脸,合具梳头。大娘怕没有精致的梳具,老身如何敢用?其他姐儿们的,老身也怕用得,还是自家带了便当。只是大娘分付在那一门房安歇?”三巧儿指着床前一个小小藤榻儿,道 :“我预先排下你的卧处了,我两个亲近些,夜间睡不着好讲些闲话。”说罢,检出一顶青纱帐来,教婆子自家挂了,又同吃了一会酒,方才歇息。两个丫环原在床前打铺相伴,因有了婆子,打发他在间壁房里去睡。从此为始,婆子日间出去串街做买卖,黑夜便到蒋家歇宿。时常携壶挈碗的殷勤热闹,不一而足。床榻是丁字样铺下的,虽隔着帐子,却像是一头同睡。夜间絮絮叨叨,你问我答,凡街坊秽亵之谈,无所不至。这婆子或时装醉诈风起来,到说起自家少年时偷汉的许多情事,去勾动那妇人的春心。害得那妇人娇滴滴一副嫩脸,红了又白,白了又红,婆子已知妇人心活,只是那话儿不好启齿。
光阴迅速,又到七月初七日了,正是三巧儿的生日。婆子清早备下两盒礼,与他做生。三巧儿称谢了,留他吃面。婆子道:“老身今日有些穷忙,晚上来陪大娘,看牛郎织女做亲。”说罢自去了。下得阶头不几步,正遇着陈大郎。路上不好讲话,随到个僻静巷里。陈大郎攒着两眉,埋怨婆子道 :“干娘,你好慢心肠!春去夏来,如今又立过秋了。你今日也说尚早,明日也说尚早,却不知我度日如年。再延捱几日 ,他丈夫回来,此事便付东流 ,却不活活的害死我也 !阴司去少不得与你索命 。”婆子道 :“你且莫喉急,老身正要相请,来得恰好。事成不成,只在今晚,须是依我而行。如此如此,这般这般。全要轻轻悄悄,莫带累人 。”陈大郎点头道 :“好计,好计!事成之后,定当厚报 。”说罢,欣然而去。正是:
排成窃玉偷香阵,费尽携云握雨心。
却说薛婆约定陈大郎这晚成事。午后细雨微茫,到晚却没有星月,婆子黑暗里引着陈大郎埋伏在左近 ,自己却去敲门。晴云点个纸灯儿 ,开门出来 。婆子故意把前袖一摸 ,说道:“失落了一条临清汗巾儿。姐姐,劳你大家寻一寻 。”哄得晴云便把灯向街上照去。这里婆子捉个空,招着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,先引他在楼梯背后空处伏着。婆子便叫道 :“有了,不要寻了 。”晴云道 :“恰好火也没了,我再去点个来照你 。”婆子道 :“走熟的路,不消用火 。”两个黑暗里关了门,摸上楼来。三巧儿问道 :“你没了什么东西?”婆子袖里扯出个小帕儿来,道 :“就是这个冤家,虽然不值甚钱,是一个北京客人送我的,却不道礼轻人意重 。”三巧儿取笑道 :“莫非是你老相交送的表记 。”婆子笑道 :“也差不多 。”当夜两个耍笑饮酒。婆子道 :“酒肴尽多,何不把些赏厨下男女?也教他闹轰轰,像个节夜 。”三巧儿真个把四碗菜、两壶酒,分付丫环拿下楼去。那两个婆娘,一个汉子,吃了一回,各去歇息不题。
再说婆子饮酒中间问道 :“官人如何还不回家?”三巧儿道 :“便是算来一年半了 。”婆子道 :“牛郎织女也是一年一会,你比他到多隔了半年。常言道一品官,二品客。做客的那一处没有风花雪月?只苦了家中娘子 。”三巧儿叹了口气,低头不语。婆子道 :“是老身多嘴了。今夜牛女佳期,只该饮酒作乐,不该说伤情话儿 。”说罢,便斟酒去劝那妇人,约莫半酣,婆子又把酒去劝两个丫环,说道:“这是牛郎织女的喜酒,劝你多吃几杯,后日嫁个恩爱的老公,寸步不离 。”两个丫环被缠不过,勉强吃了,各不胜酒力,东倒西歪。三巧儿分付关了楼门,发放她先睡。她两个自在吃酒。婆子一头吃,口里不住的说啰说皂道 :“大娘几岁上嫁的 ?”三巧儿道 :“十七岁 。”婆子道 :“破得身迟,还不吃亏;我是十三岁上就破了身 。”三巧儿道 :“嫁得恁般早?”婆子道 :“论起嫁,到是十八岁了。不瞒大娘说,因是在间壁人家学针指,被他家小官人调诱,一时间贪他生得俊俏,就应承与他偷了。初时好不疼痛,两三遍后就晓得快活。大娘你可也是这般么?”三巧儿只是笑。婆子又道 :“那话儿到是不晓得滋味的到好,尝过的便丢不下,心坎里时时发痒,日里还好,夜间好难过哩 。”三巧儿道 :“想你在娘家时阅人多矣 ,亏你怎生充得黄花女儿嫁去 ?”婆子道:“我的老娘也晓得些影像,生怕出丑,教我一个童女方,用石榴皮 、生矾两味煎汤洗过,那东西就紧了。我只做张做势的叫疼,就遮过了 。”三巧儿道 :“你做女儿时夜间也少不得独睡 。”婆子道 :“还记得在娘家时节,哥哥出外,我与嫂嫂一头同睡,两下轮番在肚子上学男子汉的行事。”三巧儿道 :“两个女人做对,有甚好处?”婆子走过三巧儿那边,挨肩坐上,说道 :“大娘,你不知,只要大家知音,一般有趣,也撒得火 。”三巧儿举手把婆子肩呷上打一下 ,说道:“我不信,你说谎 。”婆子见他欲心已动,有心去挑拨他,又道 :“老身今年五十二岁了,夜间常痴性发作,打熬不过,亏得你少年老成 。”三巧儿道 :“你老人家打熬不过。终不然还去打汉子?”婆子道 :“败花枯柳。如今那个要我了?不瞒大娘说,我也有个自取其乐、救急的法儿 。”三巧儿道 :“你说谎,又是甚么法儿 ?”婆子道 :“少停到床上睡了 ,与你细讲。”
说罢,只见一个飞蛾在灯上旋转,婆子便把扇来一扑,故意扑灭了灯,叫声 :“阿呀!老身自去点个灯来 。”便去开楼门。陈大郎已自走上楼梯,伏在门边多时了。都是婆子预先设下的圈套。婆子道 :“忘带个取灯儿去了 。”又走转来,便引着陈大郎到自己榻上伏着 ,婆子下楼去了一回,复上来道:“夜深了,厨下火种都熄了,怎么处?”三巧儿道 :“我点灯睡惯了,黑魆魆地好不怕人 !”婆子道 :“老身伴你一床睡何如?”三巧儿正要问他救急的法儿,应道 :“甚好。”婆子道:“大娘,你先上床,我关了门就来 。”三巧儿先脱了衣服,床上去了,叫道 :“你老人家快睡罢 。”婆子应道:“就来了。”却在榻上拖陈大郎上来,赤条条的扌双 在三巧儿床上去。三巧儿摸着身子,道 :“你老人家许多年纪,身上恁般光滑 !”那人并不回言,钻进被里,就捧着妇人做嘴。妇人还认是婆子,双手相抱。那个蓦地腾身而上,就干起事来。那妇人一则多了杯酒,醉眼朦胧;二则被婆子挑拨,春心飘荡 ,到此不暇致详,凭他轻薄;一个是闺中怀春的少妇,一个客邸暮色的才郎;一个打熬许久,如文君初遇相如;一个盼望多时,如必正初谐陈女。分明久旱逢甘雨,胜过他乡遇故知。陈大郎是走过风月场的人,颠鸾倒凤,曲尽其趣,弄得妇人魂不附体 。云雨毕后,三巧儿方问道 :“你是谁 ?”陈大郎把楼下相逢,如此相慕,如此若央薛婆用计细细说了 :“今番得遂平生,便死瞑目 。”婆子走到床间,说道 :“不是老身大胆,一来可怜大娘青春独宿,二来要救陈郎性命 。你两个也是宿世姻缘 ,非干老身之事 。”三巧儿道 :“事已如此,万一我丈夫知觉,怎么好?”婆子道 :“此事你知我知 ,只买定了睛云 、暖雪两个丫头,不许他多嘴,再有谁人漏泄?在老身身上,管成你夜夜欢娱,一些事也没有。只是日后不要忘记了老身 。”三巧儿到此,也顾不得许多了,两个又狂荡起来,直到五更鼓绝 ,天色将明,两个兀自不舍。婆子催促陈大郎起身,送他出门去了。自此无夜不会,或是婆子同来,或是汉子自来。两个丫环被婆子把甜话儿偎他,又把利害的话儿吓他,又教主母赏他几件衣服。汉子到时,不时把些零碎银子赏他们买果儿吃 ,骗得欢欢喜喜,已自做了一路。夜来明去,一出一入,都是两个丫环迎送,全无阻隔。真个是你贪我爱,如胶似漆,胜如夫妇一般。
陈大郎有心要结识这妇人,不时的制办好衣服,好首饰送他,又替他还了欠下婆子的一半价钱,又将一百两银子谢了婆子,往来半年有余,这汉子约有千金之费。三巧儿也有三十多两银子东西,送那婆子。婆子只为图这些不义之财,所以肯做牵头。这都不在话下。
古人云 :“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。”才过十五元宵夜,又是清明三月天。陈大郎思想磋跎了多时生意,要得还乡。夜来与妇人说知,两下恩深义重,各不相舍。妇人到情愿收拾了些细软跟随汉子逃走,去做长久夫妻。陈大郎道 :“使不得,我们相交始末都在薛婆肚里。就是主人家吕公,见我每夜进城,难道没有些疑惑?况客船上人多,瞒得那个?两个丫环又带去不得。你丈夫回来跟究出情由,怎肯干休?娘子权且耐心,到明年此时,我到此觅个僻静下处,悄悄通个言儿与你,那时两口儿同走,神鬼不觉,却不安稳?”妇人道:“万一你明年不来,如何?”陈大郎就设起誓来。妇人道 :“既然你有真心,奴家也决不相负。你若到了家乡,倘有便人,托他捎个书信到薛婆处,也教奴家放心 。”陈大郎道 :“我自用心,不消分付 。”又过几日,陈大郎雇下船只,装载粮食完备,又来与妇人作别。这一夜倍加眷恋,两下说一会,哭一会,又狂荡一会,整整的一夜不曾合眼。到五更起身,妇人便去开箱,取出一件宝贝叫做“珍珠衫 ”, 递与陈大郎道 :“这件衫儿是蒋门祖传之物,暑天若穿了他,清凉透骨。此去天道渐热,正用得着。奴家把与你做个纪念,穿了此衫,就如奴家贴体一般 。”陈大郎哭得出声不得,软做一堆。妇人就把衫儿亲手与汉子穿下,叫丫环开了门户,亲自送他出门,再三珍重而别。诗曰:
昔年含泪别夫郎,今日悲啼送所欢;
堪恨妇人多水性,招来野鸟胜文鸾。
话分两头,却说陈大郎有了这珍珠衫儿,每日贴体穿着,便夜间脱下,也放在被窝中同睡,寸步不离。一路遇了顺风,不两月行到苏州府枫桥地面。那枫桥是柴米牙行聚处,少不得投个主家脱货,不在话。忽一日,赴个同乡人的酒席。席上遇个襄阳客人,生得风流标致。那人非别,正是蒋兴哥。原来兴哥在广东贩了些珍珠、玳瑁、苏木、沉香之类,搭伴起身。那伙同伴商量,都要到苏州发卖。兴哥久闻得”上说天堂,下说苏杭 ”,好个大马头所在,有心要去走一遍,做这一回买卖方才回去。还是去年十月中到苏州的。因是隐姓为商,都称为罗小官人,所以陈大郎更不疑惑。他两个萍水相逢,年相若,貌相似,谈吐应对之间彼此敬慕。即席间问了下处,互相拜望,两个遂成知己,不时会面。兴哥讨完了客帐,欲待起身,走到陈大郎寓所作别。大郎置酒相待,促膝谈心,甚是款洽。此时五月下旬,天气炎热。两个解衣饮酒,陈大郎露出珍珠衫来。兴哥心中骇异,又不好认他的,只夸奖此衫之美。陈大郎恃了相知,便问道 :“贵县大市街有个蒋兴哥家,罗兄可认得否?”兴哥到也乖巧,回道 :“在下出外日多,里中虽晓得有这个人,并不相认,陈兄为何问他 ?”陈大郎道 :“不瞒兄长说,小弟与他有些瓜葛 。”便把三巧儿相好之情告诉了一遍。扯着衫儿看了,眼泪汪汪道 :“此衫是他所赠。兄长此去,小弟有封书信,奉烦一寄,明日侵早送到贵寓 。”兴哥口里答应道:“当得,当得 。”心下沉吟 :“有这等异事!现在珍珠衫为证,不是个虚话了 。”当下如针刺肚,推故不饮,急急起身别去。
回到下处,想了又恼,恼了又想,恨不得学个缩地法儿顷刻到家。连夜收拾,次早便上船要行。只见岸上一个人气吁吁的赶来,却是陈大郎。亲把书信一大包递与兴哥,叮嘱千万寄去。气得兴哥面如土色,说不得,话不得,死不得,活不得。只等陈大郎去后 ,把书看时,面上写道:“此书烦寄大市街东巷薛妈妈家 。”兴哥性起,一手扯开,却是八尺多长一条桃红绉纱汗巾,又有个纸糊长匣儿,内有羊脂玉凤头簪一根。书上写道 :“微物二件,烦干娘转寄心爱娘子三巧儿亲收,聊有记念。相会之期,准在来春。珍重,珍重 。”兴哥大怒,把书扯得粉碎,撇在河中,提起玉簪在船板上一掼,折做两段。一念想起道 :“我好糊涂!何不留此做个证见也好 。”便捡起簪儿和汗巾,做一包收拾,催促开船。
急急的赶到家乡,望见了自家门首,不觉堕下泪来。想起:“当初夫妻何等恩爱,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 ,撇他少年守寡,弄出这场丑来,如今悔之何及 !”在路上性急 ,巴不得赶回。及至到了,心中又苦又恨,行一步,懒一步 。进得自家门里,少不得忍住了气,勉强相见。兴哥并无言语,三巧儿自己心虚,觉得满脸惭愧,不敢殷勤上前扳话。兴哥搬完了行李,只说去看看丈人丈母,依旧到船上住了一晚。次早回家,向三巧儿说道 :“你的爹娘同时害病,势甚危笃,昨晚我只得住下,看了他一夜。他心中只牵挂着你,欲见一面,我已雇下轿子在门首,你可作速回去,我也随后就来 。”三巧儿见丈夫一夜不回,心里正在疑虑,闻说爹娘有病,却认真了,如何不慌?慌忙把箱笼上钥匙递与丈夫,唤个婆娘跟了,上轿而去。兴哥叫住了婆娘,向袖中摸出一封书来,分付他送与王公 :“送过书,你便随桥回来。”
却说三巧儿回家,见爹娘双双无恙,吃了一惊。王公见女儿不接而回,也自骇然。在婆子手中接书,拆开看时,却是休书一纸。上写道:
立休书人蒋德,系襄阳府枣阳县人。从幼凭煤聘定王氏为妻 。岂期过门之后,本妇多有过失,正合七出之条。因念夫妻之情,不忍明言,情愿退还本宗,听凭改嫁,并无异言,休书是实。
成化二年月日手掌为记。
书中又包着一条桃红汗巾、一枝打折的羊脂玉凤头簪。王公看了大惊 ,叫过女儿问其缘故。三巧儿听说丈夫把他休了,一言不发,啼哭起来。王公气忿忿的一径跟到女婿家来,蒋兴哥连忙上前作揖。王公回礼,便回道 :“贤婿,我女儿是清清白白嫁到你家的,如今有何过失,你便把他休了?须还我个明白。”蒋兴哥道 :“小婿不好说得,但问令爱便知 。”王公道:“他只是啼哭,不肯开口,教我肚里好闷!小女从幼聪慧,料不到得犯了淫盗。若是小小过失,你可也看老汉薄面恕了他罢。你两个是七八岁上定下的夫妻 ,完婚后并不曾争论一遍两遍,且是和顺。你如今做客才回,又不曾住过三朝五日,有什么破绽落在你眼里?你直如此狠毒,也被人笑话,说你无情无义。”蒋兴哥道 :“丈人在上,小婿也不敢多讲。家下有祖遗下珍珠衫一件,是令爱收藏,只问他如今在否。若在时 ,半字休题;若不在,只索休怪了。”
王公忙转身回家,问女儿道 :“你丈夫只问你讨什么珍珠衫,你端的拿与何人去了?”那妇人听得说着了他紧要的关目,差得满脸通红,开不得口,一发号啕大哭起来,惊得王公没做理会处。王婆劝道 :“你不要只管啼哭,实实的说个真情与爹妈知道,也好与你分剖了 。”妇人那里肯说,悲悲咽咽哭一个不住。王公只得把休书和汗巾、簪子都付与王婆,教他慢慢的偎着女儿,问他个明白。王公心中纳闷 ,走到邻家闲话去了。王婆见女儿哭得两眼赤肿,生怕苦坏了他 ,安慰了几句言语,走往厨房下去暖酒,要与女儿消愁。
三巧儿在房中独坐,想着珍珠衫泄漏的缘故,好生难解!这汗巾簪子又不知那里来的 。沉吟了半晌,道 :“我晓得了。这拆簪是镜破钗分之意;这条汗巾,分明教我悬梁自尽,他念夫妻之情,不忍明言,是要全我的廉耻。可怜四年恩爱,一旦决绝,是我做的不是,负了丈夫恩情。便活在人间,料没有个好日,不如缢死,到得干净 。”说罢,又哭了一回,把个坐兀子填高,将汗巾兜在梁上,正欲自缢。也是寿数未绝,不曾关上房门。恰好王婆暖得一壶好酒走进房来 ,见女儿安排这事,急得他手忙脚乱,不放酒壶,便上前去拖拽。不期一脚踢番坐子,娘儿两个跌做一团,酒壶都泼翻了。王婆爬起来,扶起女儿,说道 :“你好短见!二十多岁的人 ,一朵花还没有开足,怎做这没下梢的事?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,便真个休了,恁般容貌,怕没人要你?少不得别选良姻,图个下半世受用。你且放心过日子去。休得愁闷 。”王公回家,知道女儿寻死,也劝了他一番,又嘱付王婆用心提防。过了数日,三巧儿没奈何,也放下了念头。正是:
夫妻本是同林鸟,大限来时各自飞。
再说蒋兴哥把两条索子,将晴云、暖雪捆缚起来,拷问情由。那丫头初时抵赖,吃打不过,只得从头至尾细细招将出来。已知都是薛婆勾引,不干他人之事。到明朝,兴哥领了一伙人赶到薛婆家里,打得他雪片相似,只饶他拆了房子。薛婆情知自己不是,躲过一边,并没一人敢出头说话 。兴哥见他如此,也出了这口气。回去唤个牙婆将两个丫头都卖了。楼上细软箱笼大小共十六只,写三十二条封皮,打叉封了,更不开动。这是甚意儿?只因兴哥夫妇本是十二分相爱的 。虽则一时休了,心中好生痛切。见物思人,何忍开看?
话分两头,却说南京有个吴杰进士,除授广东潮阳县知县。水路上任,打从襄阳经过。不曾带家小,有心要择一美妾。一路看了多少女子 ,并不中意。闻得枣阳县王公之女大有颜色,一县闻名。出五十金财礼,央媒议亲。王公到也乐从,只怕前婿有言,亲到蒋家,与兴哥说知。兴哥并不阻当 。临嫁之夜,兴哥顾了人夫将楼上十六个箱笼,原封不动连钥匙送到吴知县船上,交割与三巧儿,当个陪嫁。妇人心上到过意不去。旁人晓得这事,也有夸兴哥做人忠厚的,也有笑他痴呆的,还有骂他没志气的,正是人心不同。
闲话休题。再说陈大郎在苏州脱货完了。回到新安,一心只想着三巧儿。朝暮看了这件珍珠衫长吁短叹。老婆平氏心知这衫儿来得跷蹊,等丈夫睡着,悄悄的偷去 ,藏在天花板上。陈大郎早起要穿时,不见了衫儿,与老婆取讨。平氏那里肯认,急得陈大郎性发,倾箱倒箧的寻个遍,只是不见,便破口大骂老婆起来,惹得老婆啼啼哭哭,与他争嚷,闹吵了两三日。陈大郎情怀撩乱,忙忙的收拾银两,带个小郎,再望襄阳旧路而进。将近枣阳,不期遇了一伙大盗,将本钱尽皆劫去,小郎也被他杀了。陈商眼快,走向船梢舵上伏着,幸免残生。思想还乡不得,且到旧寓住下,待会了三巧儿,与他借些东西,再图恢复。叹了一口气,只得离船上岸,走到枣阳城外主人吕公家,告诉其事,又道 :“如今要央卖珠子的薛婆与一个相识人家借些本钱营运 。”吕公道 :“大郎不知,那婆子为勾引蒋兴哥的浑家,做了些丑事。去年兴哥回来,问浑家讨什么‘珍珠衫’。原为浑家赠与情人去了,无言回答 。兴哥当时休了浑家回去,如今转嫁与南京吴进士做第二房夫人了。那婆子被蒋家打得个片瓦不留,婆子安身不牢,也搬在隔县去了。”
陈大郎听得这话,好似一桶冷水没头淋下 。这一惊非小,当夜发寒发热,害起病来。这病又是郁症,又是相思症,也带些怯症,又有些惊症,床上卧了两个多月,翻翻覆覆只是不愈。连累主人家小厮伏侍得不耐烦,陈大郎心上不安,打熬起精神写成家书一封。请主人来商议,要觅个便人捎信往家中,取些盘缠,就要个亲人来看觑同回。这几句正中了主人之意。恰好有个相识的承差奉上司公文要往徽宁一路。水陆驿递,权是快的 。吕公接了陈大郎书札,又替他应出五钱银子,送与承差,央他乘便寄去。果然的“自行由得我,官差急如火 ”,不勾几日,到了新安县。问着陈商家里,送了家书,那承差飞马去了。正是:
只为千金书信,又成一段姻缘。
话说平氏拆开家信 ,果是丈夫笔迹,写道 :“陈商再拜,贤妻平氏见字:别后襄阳遇盗,劫资杀仆。某受惊患病,见卧旧寓吕家,两月不愈。字到可央一的当亲人,多带盘缠,速来看视。伏枕草草 。”平氏看了,半信半疑,想道:“前番回家,亏折了千金资。据这件珍珠衫,一定是邪路上来的。今番又推被盗 ,多讨盘缠,怕是假话 。”又想道 :“他要个的当亲人,速来看视,必然病势利害。这话是真,也未可知。如今央谁人去好?”左思右想,放心不下。与父亲平老朝奉商议。收拾起细软家私,带了陈旺夫妇,就请父亲作伴,雇个船只,亲往襄阳看丈夫去。到得京口,平老朝奉痰火病发 ,央人送回去了。平氏引着男女,上水前进。不一日,来到枣阳城外,问着了旧主人吕家。原来十日前,陈大郎已故了。吕公赔些钱钞,将就入殓。平氏哭倒在地,良久方醒。慌忙换了孝服,再三向吕公说,欲待开棺一见,另买副好棺材,重新殓过。吕公执意不肯。平氏没奈何,只得买木做个外棺包裹,请僧做法事超度,多焚冥资。吕公已自索了他二十两银子谢仪,随他闹吵,并不言语。过了一月有馀,平氏要选个好日子扶柩而回。吕公见这妇人年少姿色,料是守寡不终,又且囊中有物。思想儿子吕二还没有亲事,何不留住了他,完其好事,可不两便?吕公买酒请了陈旺,央他老婆委曲进言,许以厚谢。陈旺的老婆是个蠢货,那晓得什么委曲?不顾高低,一直的对主母说了 。平氏大怒,把他骂了一顿,连打几个耳光子,连主人家也数落了几句。吕公一场没趣,敢怒而不敢言。正是:羊肉馒头没的吃,空教惹得一身骚。吕公便去撺掇陈旺逃走 。陈旺也思量没甚好处了,与老婆商议,教他做脚,里应外合,把银两首饰偷得罄尽,两口儿连夜走了。吕公明知其情,反埋怨平氏,道不该带这样歹人出来,幸而偷了自家主母的东西,若偷了别家的,可不连累人!又嫌这灵柩碍他生理,教他快些抬去。又道后生寡妇在此住居不便,催促他起身。平氏被逼不过,只得别赁下一间房子住了。雇人把灵柩移来,安顿在内。这凄凉景象,自不必说。
间壁有个张七嫂,为人甚是活动。听得平氏啼哭,时常走来劝解。平氏又时常央他典卖几件衣服用度,极感其意。不勾几月,衣服都典尽了。从小学得一手好针线,思量要到个大户人家教习女工度日,再作区处。正与张七嫂商量这话,张七嫂道 :“老身不好说得,这大户人家不是你少年人走动的。死的没福自死了,活的还要做人,你后面日子正长哩。终不然做针线娘,了得你下半世?况且名声不好,被人看得轻了。还有一件,这个灵柩如何处置,也是你身上一件大事 。便出赁房钱,终久是不了之局。”
平氏道 :“奴家也都虑到,只是无计可施了。”张七嫂道:“老身到有一策,娘子莫怪我说。你千里离乡,一身孤寡,手中又无半钱,想要搬这灵柩回去,多是虚了。莫说你衣食不周,到底难守;便我守得几时,亦有何益?依老身愚见,莫若趁此青年美貌寻个好对头,一夫一妇的随了他去。得些财礼,就买块土来葬了丈夫,你的终身又有所托,可不生死无憾?”平氏见他说得近理,沉吟了一会,叹口气道 :“罢,罢,奴家卖身葬夫 ,旁人也笑我不得 。”张七嫂道 :“娘子若定了主意时,老身现有个主儿在此。年纪与娘子相近,人物齐整,又是大富人家 。”平氏道 :“他既是富家,怕不要二婚的。”张七嫂道:“他也是续弦了,原对老身说:不拘头婚二婚,只要人才出众。似娘子这般丰姿,怕不中意 ?”原来张七嫂曾受蒋兴哥之托,央他访一头好亲。因是前妻三巧儿出色标致,所以如今只要访个美貌的。那平氏容貌虽不及得三巧儿,论起手脚伶俐,胸中泾渭,又胜似他。张七嫂次日就进城,与蒋兴哥说了。兴哥闻得是下路人,愈加欢喜。这里平氏分文财礼不要,只要买块好地殡葬丈夫要紧,张七嫂往来回复了几次,两相依允。
话休烦絮。却说平氏送了丈夫灵柩入土,祭奠毕了,大哭一场,免不得起灵除孝。临期,蒋家送衣饰过来,又将他典下的衣服都赎回了。成亲之夜,一般大吹大擂,洞房花烛。正是:
规矩熟闲虽旧事,恩情美满胜新婚。
蒋兴哥见平氏举止端庄,甚相敬重。一日,从外而来,平氏正在打叠衣箱,内有珍珠衫一件。兴哥认得了 ,大惊问道:“此衫从何而来 ?”平氏道 :“这衫儿来得跷蹊 。”便把前夫如此张致,夫妻如此争嚷,如此赌气分别,述了一遍。又道:“前日艰难时,几番欲把他典卖。只愁来历不明,怕惹出是非,不敢露人眼目 。连奴家至今不知这物事那里来的 。”兴哥道:“你前夫陈大郎名字可叫做陈商?可是白净面皮、没有须、左手长指甲的么 ?”平氏道 :“正是。”蒋兴哥把舌头一伸,合掌对天道 :“如此说来,天理昭彰,好怕人也 !”平氏问其缘故,蒋兴哥道 :“这件珍珠衫原是我家旧物。你丈夫奸骗了我的妻子,得此衫为表记。我在苏州相会,见了此衫,始知其情,回来把王氏休了。谁知你丈夫客死。我今续弦,但闻是徽州陈客之妻,谁知就是陈商!却不是一报还一报 !”平氏听罢,毛骨谏然。从此恩情愈笃,这才是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”的正话。诗曰:
天理昭昭不可欺,两妻交易孰便宜?
分明欠债偿他利,百岁姻缘暂换时。
再说蒋兴哥有了管家娘子 ,一年之后,又往广东做买卖。也是合当有事,一日到合浦县贩珠,价都讲定。主人家老儿只拣一粒绝大的偷过了,再不承认。兴哥不忿,一把扯他袖子要搜。何期去得势重,将老儿拖翻在地,跌下便不做声。忙去扶时,气已断了。儿女亲邻哭的哭,叫的叫 ,一阵的簇拥将来,把兴哥捉住不由分说,痛打一顿,关在空房里。连夜写了状词,只等天明,县主早堂,连人进状。县兰准了 ,因这日有公事,分付把凶身锁押,次日候审。
你道这县主是谁?姓吴名杰,南畿进士,正是三巧儿的晚老公。初选原在潮阳,上司因见他清廉,调在这合浦县采珠的所在来做官。是夜,吴杰在灯下将准过的状词细阅。三巧儿正在旁边闲看,偶见宋福所告人命一词,凶身罗德,枣阳县客人,不是蒋兴哥是谁?想起旧日恩情 ,不觉痛酸,哭告丈夫道:“这罗德是贱妾的亲哥,出嗣在母舅罗家的。不期客边,犯此大辟,官人可看妾之面,救他一命还乡 。”县主道 :“且看临审如何。若人命果真,教我也难宽宥 。”三巧儿两眼噙泪,跪下苦苦哀求。县主道 :“你且莫忙,我自有道理。”明早出堂,三巧儿又扯住县主衣袖哭道 :“若哥哥无救 ,贱妾亦当自尽,不能相见了。”
当日县主升堂,第一就问这起。只见宋福、宋寿弟兄两个哭啼啼的与父亲执命,禀道 :“因争珠怀恨,登时打闷,仆地身死。望爷爷做主 。”县主问众干证口词,也有说打倒的,也有说推跌的。蒋兴哥辨道 :“他父亲偷了小人的珠子,小人不忿,与他急论。他因年老脚睒,自家跌死,不干小人之事 。”县主问宋福道 :“你父亲几岁了?”宋福道:“六十七岁了。”县主道 :“老年人容易昏绝,未必是打 。”宋福、宋寿坚执是打死的。县主道 :“有伤无伤,须凭检验。既说打死,将尸发在漏泽园去,俟晚堂听检。”原来来家也是个大户,有体面的。老儿曾当过里长,儿子怎肯把父亲在尸场剔骨?两个双双叩头道 :“父亲死状,众目共见,只求爷爷到小人家里相验,不愿发检 。”县主道 :“若不见贴骨伤痕,凶身怎肯伏罪?没有尸格 ,如何申得上司过 ?”弟兄两个只是求告 。县主发怒道:“你既不愿检,我也难问 。”慌的他弟兄两个连连叩头道:“但凭爷爷明断 。”县主道 :“望七之人,死是本等。倘或不因打死,屈害了一个平人,反增死者罪过 。就是你做儿子的,巴得父亲到许多年纪,又把个不得善终的恶名与他,心中何忍?但打死是假,推仆是真,若不重罚罗德,也难出你的气。我如今教他披麻戴孝与亲儿一般行礼 ;一应殡殓之费都要他支持,你可服么 ?”弟兄两个道 :“爷爷分付,小人敢不遵依。”兴哥见县主不用刑罚,断得干净,喜出望外,当下原、被告都叩头称谢。县主道:“我也不写审单,着差人押出,待事完回话,把原词与你销讫便了 。”正是,公堂造业真容易,要积阴功亦不难。试看今朝吴大尹,解冤释罪两家欢。
却说三巧儿自丈夫出堂之后,如坐针毡,一闻得退衙,便迎住问个消息。县主道 :“我如此如此断了,看你之面,一板也不曾责他 。”三巧儿千恩万谢,又道 :“妾与哥哥久别,渴思一会,问取爹娘消息。官人如何做个方便 ,使妾兄妹相见,此恩不小 。”县主道 :“这也容易 。”看官们,你道三巧儿被蒋兴哥休了,恩断义绝,如何恁地用情?他夫妇原是十分恩爱的 ,因三巧儿做下不是,兴哥不得已而休之,心中兀自不忍,所以改嫁之夜,把十六只箱笼完完全全的赠他。只这一件,三巧儿的心肠也不容不软了。今日他身处富贵,见兴哥落难,如何不救,这叫做知恩报恩。 再说蒋兴哥遵了县主所断,着实小心尽礼,更不惜费,宋家兄弟都没话了。丧葬事毕,差人押到县中回复。县主唤进私衙赐坐 ,说道 :“尊舅这场官司,若非令妹再三哀恳,下官几乎得罪了 。”兴哥不解其故,回答不出。少停茶罢,县主请入内书房,教小夫人出来相见。你道这番意外相逢,不像个梦景么?他两个也不行礼 ,也不讲话,紧紧的你我相抱,放声大哭。就是哭爹哭娘,从没见这般哀惨,连县主在旁,好生不忍,便道 :“你两人且莫悲伤,我看你不像哥妹,快说真情,下官有处 。”两个哭得半休不休的,那个肯说?却被县主盘问不过,三巧儿只得跪下,说道 :“贱妾罪当万死,此人乃妾之前夫也 。”蒋兴哥料瞒不得 ,也跪下来,将从前恩爱,及休妻再嫁之事,一一诉知。说罢,两人又哭做一团,连吴知县也堕泪不止,道 :“你两人如此相恋,下官何忍折开,幸然在此三年不曾生育,即刻领去完聚 。”两个插烛也似拜谢。县主即忙讨个小轿,送三巧儿出衙 。又唤集人夫,把原来赔嫁的十六个箱笼抬去,都教兴哥收领;又差典吏一员,护送他夫妇出境。此乃吴知县之厚德。正是:
珠还合浦重生采,剑合丰城倍有神。
堪羡吴公存厚道,贪财好色竟何人!
此人向来艰子,后行取到吏部,在北京纳宠,连生三子,科第不绝,人都说阴德之报,这是后话。
再说蒋兴哥带了三巧儿回家,与平氏相见。论起初婚,王氏在前;只因休了一番,这平氏到是明媒正娶;又且平氏年长一岁,让平氏为正房,王氏反做偏房,两个姊妹相称。从此一夫二妇,团圆到老。有诗为证:
“恩爱夫妻虽到头,妻还作妾亦堪羞。
殃祥果报无虚谬,咫尺青天莫远求。”